大陸學生在臺健保惹爭議
【大紀元2012年08月25日訊】(新紀元週刊289期,記者趙芷菱報導)由於兩岸確特殊的政治關係,在臺就學的陸生,是否應比照外籍生納入全民健保體系,引發臺灣社會各式各樣的反應。
日前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打算提案修法,讓在臺居留六個月以上的陸生,比照外籍生納入全民健保體系,引發社會各式各樣的反應。有人直言,若從人權角度考量,本來就該如此;但也有人指出,世界各國對留學生的健保都不是從人權角度出發的;也有人主張,外籍生、僑胞、陸籍人士納保問題,以前就飽受爭議,應該趁此機會檢討其公平性。
不可諱言,兩岸確實存在著特殊的政治關係,馬英九總統曾經表示,北京部署導彈基本上是和兩岸關係的發展衝突的,是一種矛盾的作法,一方面說改善兩岸關係,卻又「老拿著飛彈對著我,這叫對我好嗎?」儘管如此,還是有人主張,從人權的角度考量,認為陸生與中共的政權應該分別看待,應該納入健保才對。
臺灣健保較為周全
反觀世界各民主國家的做法又是如何?臺北市議員梁文傑以自己曾赴英國倫敦攻讀政經學院博士班的經歷表示,今年奧運的主辦國、老牌的民主國家英國,有類似於臺灣的健保醫療保險制度,舉凡英國的公民都能免費享受醫療服務,就連赴英留學超過六個月的學生,也一體適用。乍聽之下,英國果然是個尊重自由、民主、與人權普世價值的國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英國對於非歐盟成員國的外籍學生,所收取的學費超過本地生的三倍,而且費用連年攀升,換句話說,從財政的角度來看,外籍學生的學費其實已包含了「健保費」在內了。
根據瞭解,英國的保險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與臺灣健保有很大的差異,譬如就醫前須提早幾日預約,非重大疾病者須先在註冊的家庭醫師就診、不得直接到大醫院,而且看完病後的藥費須另行支付。此外,看牙醫或是眼科驗光等並不包括在保險給付的範圍內。即便如此,近年來英國的保險也嚴重虧損,曾多次針對要向外籍學生收取額外的醫療保險費用而進行探討,以期弭平財政黑洞。
而美國與澳大利亞相似,都強制國際學生要購買保險,但主要是指醫療保險,美國大學裡的醫療只限於小毛病和急救處理,萬一遇到嚴重的疾病,只能轉往當地的醫院,所需的醫療費完全由學生自己支付;由於美國的醫療診治費用非常高昂,個人難以負擔,因此沒有買保險的病人醫院一般是不願接受的。
相形之下,臺灣的健保服務的確較為完備與周全。
陸生身份別是問題所在
關於陸生的納保問題,臺灣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祕書長、臺北市社工師公會理事長滕西華指出,原因出在兩岸特殊的政治關係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訂定的陸生身份別的問題,與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法》是沒有關係的。
由於這些來臺的中國人,卻不是「外國人」,所以臺灣政府在體制外又搭了一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專案來處理,若就此修法將陸生來臺四個月以上的「停留」身份改成「居留」,就可以加保沒問題了。
她說,現行中國大陸人士來臺,臺灣政府就已經開放了十三類的身份,陸生是另加的一專案,比起其他外籍人士的只有二類身份,其實是寬大很多。
馬英九近日也表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在1992年他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時所訂立,迄今確實需要配合現在的時空環境,進行全盤翻修,並已指示相關部門通盤檢討,包括陸生來臺、陸配等有關政策都應檢討。
納保人身份歸類要符合公平正義
對此,滕西華表示,現今最該探討的是納保後的歸類問題。現行將外籍人士、或以「產業科技研究」和「學術科技研究」身份來臺的大陸專業人士,歸為第六類的身份納保,及由政府補助四成保費,此舉曾一度引發爭議,包括在野及全民健康保險監理委員會,都曾提案建議修改為全額自付的第一類身份、並比照在臺相當職務等級來納保。
她說,其實這很合乎人情,可惜遭政院駁回,對於外籍生、陸生、陸籍人士我們不反對其納保,但是必須繳「對」的保費,否則恐將鼓勵其投機,而且也不符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她呼籲政府應該趁此次機會一併探討此問題,將健保的財政收支導向正常合理的制度發展。
梁文傑議員表示,實際上包括僑生、長住國外的僑民,因有雙重國籍身份又沒有就業的關係,被歸類於第六類的投保身份,卻享受衛生署補助的40%保費,所以導致每年都有一堆人回臺享用健保資源;還有政府既然讓陸生來臺讀書,給他們與一般外籍生享有相同的健保待遇,也可進一步規劃。
其實健保非真正的保險,而是以國民身份為依據、以稅金為支撐的社會福利制度,不能隨便濫用。那些沒有納稅而享有政府的補助、使用醫療資源者的身份別歸類問題,直接影響著保費的公平負擔原則;值此陸生納入健保而行修法之際,這些不公義的部分,都有待進一步的通盤檢討與修正。◇
本文轉自第289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mag.tvsmo.com/b5/291/11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