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自由廣場

張真仁:中國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大紀元2012年08月23日訊】上個週末筆者在加州的海灘度過一個輕鬆愜意的下午,看著男女老幼在海邊戲水,享受著曰光浴,遠處海上帆船穿梭,藍天下風箏與海鷗隨意飛翔,這真是個美好的星期天。凝視著太平洋,偶然神遊大洋另外一邊的亞洲大陸和中國,想到一些歷史學家很有興趣的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

明朝初年,鄭和在明成祖的指派下,率領規模空前龐大的艦隊,遠航東南亞,印度洋,甚至達到非洲東岸,天朝國力威震四方,遠比哥倫布艦隊大的多,也早的多。有人會想,要是當年鄭和下西洋能繼續下去,發現美洲新大陸及各式各樣的航海大發現的將是中國,中國也會取代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而成為海上盟主,就不會在19世紀淪為西方列強欺凌的對象了。而中國則會擁有今天美國在世界上擁有的財富和國力。

是這樣嗎?人類歷史的發展演變有太多因素是超出筆者可以理悟和解釋的。身為人類,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歷史演化的背後原則和意義。但是今天筆者要從政治經濟的角度,從文明表象上推論,為甚麼中國會是今天的中國?為甚麼中國近代史這麼的亂?中國人過去這兩世紀為甚麼這麼的苦?中國的未來將走向何處?

中國從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了各國的制度與文字而成為中國第一個皇帝,並以法家的嚴刑峻法進行中央集權、焚書坑儒,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集權帝國,也同時種下了中國歷朝歷代發展宿命的第一顆種子: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合是常態,分是異態,合被認為很好,代表太平盛世,分則不好,代表積弱戰亂。也因此,統治者會竭盡所能來維持或開創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局面。那麼要如何維持這麼大的國家呢?中央集權專制。而被統治者也會因為期待一個合的國家,而對天高皇帝遠的皇權忠誠服從。這種根本想法持續至今,這或許是為甚麼中國人直到今天,在經歷了悲慘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和六四天安門鎮壓之後,還一直在包容中共政權的一個很重要原因:為了要維持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個人的尊嚴、自由和幸福都可以委屈犧牲。

也因為各朝各代的集權統治,中華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在某個層面被有意無意的壓抑。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才為了應付一元化的科舉考試,而喪失了多元學說、科學和文藝的創新與發展。統治者為了鞏固皇權,發生過許多因言入罪的文字獄,無形中壓抑了士大夫、知識份子的學術思潮與言論自由。相比之下,秦始皇所終結的先秦時代:春秋戰國時代,雖然是一個紛亂的年代,但也是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大放異彩的時代。我們可看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等等,為了爭取各地諸侯君王的支持,不時進行競爭和創新,開創了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正是歐洲在中古世紀結束後,文藝復興及後續的啟蒙運動所呈現的。

秦漢時期徹底改變了先秦諸子百家思想多元競爭的本質。秦始皇開啟了中央集權的先例,漢武帝則進一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下了中國爾後兩千年的儒家思想主軸,併發展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而且是讀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四書五經才算高;社會上普遍有著士高於農,而農高於工商的價值。雖然儒家提供了中國優雅的以君子為主的核心道德傳統,但以儒家為主的朝代歷史也間接的抑制了更多元的思潮與學術的自由發展,更消除工業和資本主義在中國更早的萌芽與孕育的可能性。回顧中國歷史,唐宋兩朝算是中華文明最發達的時期,也高出當時的世界各國文明,為甚麼呢?因為這兩個朝代相對上比較沒有那麼集權專制,社會兼容並蓄,文人等各階層的創造力與研究都比較自由,也由而誕生了精彩輝煌的唐宋八大家。

很多中國人會認為宋朝是一個積弱不振的朝代,沒有甚麼威震八方的皇帝。事實上宋朝的文明很發達,民生很富裕,許多先進的發明都產生於那個朝代,西方歷史學家都特別對宋朝有興趣,甚至認為宋朝當時具備了產生工業革命的條件,比英國早了五百年。當然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誕生,因為宋朝還是一個集權專制的傳統社會。其實在十七世紀之前,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是像中國一樣,由極少數的皇族精英來統治大多數人民的。然而,中國在明清時代的文明逐漸落後西方。為甚麼呢?因為在中國,明清更加進行了君主專制集權,文字獄尤其嚴重,人民的自由言論及創造才能更加被壓制,而在西方的同時期則相反的,在英國光榮革命,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的接連爆發下,人民的言論、思潮、創造與才能開始被大量運用,權利被尊重,人民的智慧潛力在個人利益的引誘及法治的保障下,不斷的向前發展邁進,從而在物質文明上逐漸超越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文明。

西方古代也是有君主專制的情況,但因為各國規模較小,資源有限,君主沒有龐大的財力和軍力來鞏固王權、消滅異已。各地有錢有權的人,也會想到維持自身利益,而要求限制王權,而改以法來治國,建立了憲政的基礎。而且歐洲各國彼此互相競爭,也產生了不斷追求新的知識,軍事技術與海外資源的動力,所以西方瞭解到必須要利用人才進行這種追求。中國則相反,地大物搏,根本上可以自給自主,沒有對外貿易的需求。而且沒有規模相當的鄰國可以威脅中國,也就沒有不斷尋求進步、對外探險的動機。回到鄭和下西洋的例子,對統治者而言,中國領土已經大的讓他們費盡心思去治理,何苦再去探尋蠻夷之地。所以,歷史重演,中國還是不會有很強的動機去探尋發現新大陸的。

清末民初,中國逐漸意識到中西文明的差異,開始學習西方的知識和技術,也開始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然而在自由化和民主化,政治制度上的學習和改革卻進展不大,為甚麼呢?一個很大大原因是專制統治的思維還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沒有隨改朝換代而改變,辛亥革命後軍閥與人民還是持相似的舊思維,所以自然是會有民主陣痛期。可惜國民黨當年沒有堅持自由民主的原則與精神,孫逸仙採用聯俄容共,把列寧式的獨裁政黨引進國民黨、進而在中國存活下來。孫逸仙奮鬥一輩子的民主共和革命,並沒有根本的使中央專制集權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消失,反而是給了共產意識形態一次關鍵的機會,寄生於中國人民仍未有足夠時間與機會改變的舊思維—中央專制集權的思想裡,趁隙發展壯大,並透過毛澤東的造神運動繼續延續下去。國民黨的蔣介石也仍是保有這一集權統治的模式,直到1980年代在台灣被民主轉型的浪潮所打破。

所以20世紀的中國還是無法脫離窮困紛亂的局面。1949年共產黨統治中國後,共產黨破壞了絕大多數中國傳統文化,諷刺的是它寄生於中國人思想中仍未有時間徹底去除的舊有觀念:專制集權,又把中國推向另一次毀滅的邊緣,一直持續到21世紀的今天。

中國人現在成了共產黨統治下的奴隸,在人權和自由民主上絲毫沒有進步。中國如果繼續維持現有的專制獨裁統治,則中國仍舊會重複過去各朝各代所面臨的宿命,當集權專制讓經濟社會從一開始的成長到衰退到崩潰,而新一代的獨裁統治者會出來重新領導,永遠無法脫離浮浮沉沉,分分合合的宿命。相對地,西方先進國家則不斷的在改善其民主制度、經濟制度和政策,不停地在各方面保持競爭和進步,更加重視每個人的權利、自由和潛能,因為人力資本和創新才是國家能持續領先進步的最大關鍵,所以其文明會不斷地穩定前進。

中國人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中國會很糟很亂,其實亂有二種:走向進步的亂和走向退步的亂。舉個例子,1860年代,中國和美國同時在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內戰。美國的南北戰爭,是為了解放黑奴而戰,最後北方代表正義的一方勝利,把美國推向更進步,更強盛,更多元的境界。而中國的太平天國之亂則是兩個落後專制的政權在對抗,無論那一方輸贏,都是把人民帶到更貧困的境地。中國的亂通常是倒退的亂。所以給中國人造成一種誤解。

現在,中國人很怕走向民主自由之路會像俄國及印度一樣,變得很糟很亂。其實俄國和印度的民主化並不是真正的民主,表面上人民有投票權,實質上政治經濟資源仍被少數份子所掌握。那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假民主,這當然不是中國所應走的路。民主化也是有很成功的例子:台灣和南韓,在1980年代,不約而同地,進行從下而上的政治民主的改革,當時台灣和南韓的一黨專制者也是用:「社會會不安定,經濟會倒退」的警告來恐嚇人民的自由民主要求,人民並沒有上當,堅持走真正的自由民主之路,結果呢?經濟不但沒有動盪衰退,反而都呈現高度的成長期,而且產業成功升級。

為甚麼台灣和南韓會成功呢?因為他們的人民有這樣的知識、水準、勇氣和決心來向當權者,要求屬於人民的權利:國家是每個人民所擁有的,國家是由每個人民所治理的,國家的利益是為了每一個人民的,而不是為了遙遠的皇帝,也不是為了要維持一個政權的穩定存在。人民的要求天經地義,國際社會和老天爺就會來支持你幫助你,中國人民難道還沒有這樣的水平和骨氣嗎?

中國人還有另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自由民主是西方的產物,在中國沒有這種傳統,所以並不適合中國。事實上,自由民主都不是歐美國家的傳統,以前大家都是君王封建制度,後來發現民主制度的優點,就逐漸改良發展到今天。就好像是西裝一樣,過去沒有,後來發現西裝好看實用,就一直被大家沿用至今。中共領導人現在也都穿著西裝,開著汽車,用著一大堆西方的發明,為甚麼這些就可以採用,而民主制度就不行呢?而且現在台灣人保存著良好的中國文化,也同時推行自由民主,沒有甚麼不相容的問題。

中國經濟社會文明從鴉片戰爭以來,一直是落後著西方世界,到今天還是一樣沒有改變。有人會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火箭也上了太空了。憑心而論,光不說硬實力還差歐美一截,軟實力更是落後西方三個世代。中國人的思想被共產黨囚禁在牢中,沒有了自由,也就喪失了科學發明,經濟創新的能力,只好不斷地像小偷盜匪一樣來盜取西方的創新和技術。

中國的落後,不是因為中國人比西方人差。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奮比起西方人是過之而無不及,問題的關鍵在政府,西方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而中國的政府是高高在上來管理人民的。中國人當奴才已不知不覺當習慣了,中國人如果不能真正覺醒,有朝一曰,等到殘暴腐化的共產黨像短命的秦朝、元朝倒了,還是會有新的統治者在神州大陸奴役人民,中國的未來則將繼續苦海浮沉。而太平洋的兩岸的沙灘依舊會呈現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