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詹亦菱台灣台北、花蓮報導)農委會無預警停辦大佃農種稻申請,引起民眾抗議,大量投入添置設備,血本無歸。立委蕭美琴要求農糧署8月底前與花蓮農民當面溝通,重新研議新政策,政策規劃應納入考量花蓮地區的特殊性,實質保障農民收入。 農糧署表示,政策調整,確定後即可恢復受理,新加入大佃農將依新措施辦理。花蓮各農會總幹事今(20)日也指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轉彎,將造成農友貸款投入資金農耕後,面臨血本無歸的困境。
租約結束前仍維持原補助
農糧署今(20)日晚間發新聞稿表示,政策不變,7月4日前簽約的大佃農,在租約結束前均維持原有補助條件、收購稻穀;另租約屆期後續約的條件,現仍與大佃農溝通協調中,給予緩衝期輔導。7月5日暫停新的申請案,同時研擬新的輔導措施,確定後即可恢復受理,新加入大佃農將依新措施辦理。
蕭美琴表示,依數據來看,大佃農多數是返鄉或留鄉耕作的年輕農民,3年前的政策已讓大佃農投入大量資金,如果不繼續耕作水稻,農具將成廢鐵。
但農糧署表示,各界反映大佃農有補助租金種稻又可繳交公糧,具雙重補貼,有必要調整,且公糧稻穀庫存激增,現已有75萬公噸以上,超過安全存量甚多,所以農糧署決議調整政策。
農會總幹事:補助取消 無人願返鄉耕種
花蓮縣農會總幹事官俊彥表示,3年前返鄉的青年農夫,貸款金額少則新台幣500、600萬元,多則新台幣2千多萬元,連貸款都還沒繳清,現在遇上政策轉彎,哭都哭不出來了。
官俊彥表示,因為農村休耕面積太大,所以政府才會推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主要就是鼓勵青年返鄉投入農耕,如果補助措施都取消,還會有誰願意返鄉耕種。
「小地主大佃農」主要目的為活化農田,降低對國際糧食進口的依賴和國際糧價攀升的衝擊,鼓勵青年返鄉,蕭美琴認為,政策立意良好,但搖擺不定的政策讓投入的民眾進退兩難,背負高額債務,造成農民強烈不安,政策有必須調整的理由也應有緩衝期。◇
(責任編輯:韻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