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人物特寫

專訪生態旅遊家馬丁‧威廉姆斯博士

——走進自然 守護香港生態
王莉莉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五光十色的櫥窗、林林總總的餐飲,在香港住了25年的生態旅遊達人馬丁‧威廉姆斯博士(Dr. Martin Williams)看來,香港地方雖小,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致、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

追尋夢想移居香港

在英國北約克郡沿海小城長大的馬丁,從小就是愛鳥族。在劍橋讀物理化學博士的時候,發現一本有關中國北戴河候鳥的書非常精彩,「簡直像夢一樣,在世界其他地方非常稀有的鳥類,在北戴河卻非常普通,數量很多。」

於是在1985年春天他和另外幾個愛鳥族來到北戴河賞鳥。當時正值旅遊淡季,幾乎沒有遊客,更別說外國人,可他們在那兒一住近三個月,騎車到處走,到處看,搜集了大量鳥類珍貴資料。他發現,北戴河是世界上觀賞候鳥最好的地方之一。

之後他回到劍橋完成學業,同年的秋天他又回到北戴河。那時馬丁對全球暖化、生態保育等問題的興趣遠遠超過他對物理化學的興趣,同時他也意識到,環保這個話題說的人多,做的人少,於是1987年他移居香港──這個對當時的英國人來說更容易居住的地方,繼續從事北戴河乃至亞洲的自然生態保育工作。

在之後的20年,他幾乎每年都要去北戴河,考察那裡的候鳥,希望能推動當地政府建候鳥自然保護區,但都成效不大。2008年北京承辦奧運會,許多有污染的工廠被遷出北京,建在河北包括北戴河附近,再加上缺乏規劃的盲目建設,北戴河與南戴河一帶的自然環境現已今非昔比,「現在你還能看到鳥,但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視線中多了很多的建築物。」馬丁顯得有點無奈。

雖然北戴河候鳥自然保護區也成了他心中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但在香港他仍然沒有放棄對鳥類的研究和自然生態保育工作,2008年他被維護地球冠軍基金會(Earth Champions Foundation)授予「傑出維護地球冠軍」稱號。

香港有豐富生態旅遊資源

平日馬丁很喜歡行山遠足,1995年他曾寫了一本旅遊暢銷書Hong Kong Pathfinder,專門介紹在香港行山的資訊,很受歡迎多次再版。最近他又將出版一本有關香港旅遊景點的新書Enchanting Hong Kong,同時他也為BBC Wildlife、Discovery及Reader’s Digest等雜誌撰稿。

他認為香港不僅是個活力都市,而且自然景致得天獨厚,四分之三的面積都是郊野,有多種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森林、淡水、濕地、海洋和島嶼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

「香港地方雖小,卻有各種不同的戶外體驗。」馬丁說,不論是行山遠足、看山澗瀑布,還是濕地賞鳥、海邊衝浪潛水,香港一年四季戶外活動豐富,而且交通四通八達,不需太多時間,就可從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走進景色優美的綠野郊外。

行山最佳路線推介

要說生態旅遊中的行山,馬丁首推西貢大浪灣遠足徑,「有人說這裡是香港最美的地方,青山環抱,水清沙幼,附近還有小村莊,提供餐飲。雖然路途稍遠,差不多要花去一整天的時間,但很值得一去。」

比較近的要數位於香港島的龍脊,「從香港島很容易去,行山徑很短,容易走,風景優美,可以看到港島南及南中國海的海景,然後下山到石澳,那是一個帶海灘的小村莊,景色也很美。」馬丁介紹說,另外在大嶼山的西南也有一些比較遠的行山徑,山不高,但景色優美,「不是很多人知道,但如果你去那兒,你會發現那也是很漂亮的地方。」

「SARS之後,我明顯感到香港人到郊外行山的人多了。」馬丁認為,現在許多香港人開始意識到戶外運動的重要,喜歡到郊外行山遠足。

「夏天行山風景很美,照相也好看,但是天氣太熱,必須帶足夠的水。」他提醒說:「春、秋天天氣涼爽,適合行山,但空氣污染是個大問題,有時不能看得很遠、很清楚。」他認為在過去的20年,香港的自然環境正慢慢變糟,尤其是空氣質素不斷下降。

生態旅遊有助保護環境

看到自然環境遭到人為破壞,馬丁認為,生態旅遊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環境保育的作用。「如果當地人靠旅遊為生,他們就會保護環境。否則,他們可能會去砍樹或捕殺野生動物。」所以,他主張在一些偏遠的地方開發生態旅遊業。

不過,生態旅遊業如果發展不當,也有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曾有報導指出許多遊客在東平洲拾海星、海膽等海洋生物,破壞生態資源。「生態旅遊的定義之一是,『除了相片什麼都不取,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take nothing but photographs,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馬丁強調,發展旅遊業和環境保育二者之間要取得平衡。

香港生態旅遊業現狀

馬丁批評香港的生態旅遊「非常糟糕」,政府部門沒有起到領導作用,很多都是民間自發的生態旅遊,缺乏很好的組織規劃。「政府不清楚生態旅遊,也不在乎。他們更希望遊客到尖沙咀購物、吃飯,這就是香港的旅遊。」

他舉例有海外遊客來香港,想去行山、到郊外露營,於是查詢旅遊局,得到的答覆卻是:「最好別去,可能會被蛇咬。」馬丁認為,也許這些旅遊局的人週末只是去購物中心,所以無法推薦,「但有人在旺角潑酸,他們卻不說『你們別去九龍,會有人向你們臉上潑硫酸』。」

「還有昂坪360有個村莊,那個村莊完全是人工的,沒有半點生態旅遊。天水圍濕地公園,也是人工的。」馬丁說:「就好像你問哪裡可以看到香港人,他告訴你去杜莎夫人蠟像館看(香港人)──他們要大力宣傳這些,因為有很多錢可以掙,而去長洲島只有很少的錢。」他認為真正的生態旅遊應與大自然、與當地社區相關聯,這樣才能有助人們保護自然。

愚蠢的石鼓洲焚化爐計畫

石鼓洲位於大嶼山芝麻灣半島以南的一個孤島,離長洲島僅兩海里。小島人口稀少,只有一間戒毒康復中心,居民約200人,但卻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馬丁曾多次陪美國保育局主任、生物學家詹姆斯‧拉澤爾博士(Dr. James Lazell)登上石鼓洲,發現島上有世上珍稀的蜥蜴和蛇,有白腹海鵰的巢穴,而且島上蝴蝶種類比香港發現的多出30%。不僅如此,石鼓洲一帶海域是受國際保護瀕臨滅絕的江豚的主要棲息地。

然而,去年年初政府打算在石鼓洲的西南面填海,擬建焚化爐。為此,馬丁邀請一些綠色環保組織聯名上書,反對石鼓洲建焚化爐計畫。他在報紙上發表題為〈離筋的石鼓洲「焚化爐」計畫〉(Crazy Bonfire Plans)的文章中說,「不管如何,要防止毒素隨風吹散很困難,要杜絕毒物流入海中更是無可能」;並批評政府在保育和休閒旅遊區擬建超級焚化爐,令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受到威脅。

「垃圾需要分類回收再利用,從源頭減少廢物,而不只是造一個超級焚化爐,一燒了之,破壞生態環境。」馬丁認為,「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方式,很明顯是非常愚蠢的。」

事實上,垃圾燃燒會產生致癌物質二噁英(Dioxin,戴奧辛)和有毒飛灰,十幾年前香港已經關閉清除了四個垃圾焚化爐。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甚至是中國大陸、菲律賓都在採用新興的等離子體氣化技術,進行垃圾處理。

據政府估計,建垃圾焚化爐要花費超過149億港元,而每年經常費用仍高達3億5千多萬,耗資驚人。目前焚化爐計畫暫時擱置,聽候下屆政府發落。馬丁希望政府能以一種開放的態度,看看其他國家的做法,然後找出最好的。

不過,他擔心知道石鼓洲的人不多,所以反對聲會較弱,「當時要在西貢大浪灣建高爾夫球場,很多人都反對,因為人們都知道那個地方,他們喜歡那裡,就會去保護它。而石鼓洲的問題是,很多香港人不知道石鼓洲在哪裡,也少有人去。」

科技無法改變一切

氣候變遷十分緩慢,冰在融化,海平面在升高,「好像是一場慢慢逼近的海嘯,無法引起注意,大家也不關心。」但馬丁擔憂,照這樣下去,可能再過一百年,許多大城市的沿海地區將不能倖免於難。

馬丁從英國來香港之前,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一切,但現在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人們知道技術,但不想改變。要知道150億,可以掙很多錢。」馬丁說:「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在往下走,為什麼會有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

曾獲得「香港十大自然勝景選舉」第一名的大浪灣遠足徑,全長12公里,中途於西灣、鹹田灣及赤徑有補給,是一條老少咸宜的路線。◇
 
香港登山好去處

長途遠足 大浪灣遠足徑(西貢)

前往路線:遊人可由鑽石山乘96R巴士於北潭湧下車,到西貢親民街乘專線小巴29R或轉的士往西灣亭便可到達遠足徑起點。需行走1.5小時。遊人亦可租借船隻前往大浪灣。

返回路線:山路盡頭是北潭坳,左轉前30米有巴士返回西貢、鑽石山或小西灣。

短途行山 龍脊(香港島)

位於香港東部的石澳龍脊,2004年被《時代週刊》評為亞洲區「最佳市區遠足徑」(The best urban hike in Asia)。全程8.5公里的龍脊,山嶺形狀如巨龍骨脊於平地俯伏,因而得名。龍脊無遮蔭的地方,需要準備防曬措施,帶上太陽帽。

前往路線:從港鐵筲箕灣站A3出口,乘9號巴士往石澳,在土地灣站下車,即可到達龍脊郊遊徑的起點。

返回路線:在大浪灣搭乘紅色小巴返回筲箕灣,或沿大浪灣道步出至石澳道口搭乘9號巴士返回筲箕灣。◇

香港生態旅遊相關網站

˙香港戶外活動網(英文) www.hkoutdoors.hk提供各類戶外活動資訊,及相關主題論壇。

˙香港行山網 www.hiking.com.hk豐富的行山智囊、行山徑及野外露營資訊。

˙香港觀鳥會 www.hkbws.org.hk定期組織免費觀鳥活動,詳細介紹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的觀鳥地點。

˙香港爬山單車協會 www.hkmba.org騎單車、越野單車技巧,及香港越野路徑、交通指南。

˙香港海豚觀察 www.hkdolphinwatch.com提供租船服務,出海看中華白海豚(白色和粉色兩種)。

--轉自《新紀元》//www.epochweekly.com/b5/283/10951.htm
*PDF版訂閱一年52期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0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五日電)日本輪椅旅遊達人木島英登應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邀請來台,今天出席一項座談,分享他十五年來完成世界八十八國無障礙旅遊經驗。他指出,從旅行學習到的成長可吸收為人生的美好養分;到全球各地難免遭逢眾多狀況,努力面對困難一一解決,更是身心障礙者身心靈最好的復健。
  •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個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城市。對大多數人而言,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點,不具任何意義。但對林欣民而言,布宜諾斯艾利斯卻是第2個家鄉。
  • 【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旅遊達人系列報導(16)(中央社記者唐筱恬台北29日電)「不是漫天飛舞的櫻花,就是滿山遍野的紅葉」,知名旅遊部落客傑利書寫日本京都四季的千變萬化,更主張用慢遊方式,挖掘在地的感動。
  •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旅遊達人系列報導(20)(中央社記者劉俐珊台北25日電)歷經13年,坐火車行遍37個國家,透過車窗品味世界風情畫,鐵道學者蘇昭旭認為,鐵道旅行不僅搭上節能減碳風、經濟實惠,更讓旅人心靈藉著移動慢遊,找回生命中最純粹的感動。
  •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旅遊達人系列報導(22)(中央社記者楊佳寧台北22日電)來自法國的 Yannick Dauby因為喜歡葉子的聲音,將自己取名為「澎葉生」。從小喜歡聽各種聲音,企圖拓展音樂概念的他,透過聲音記錄旅行軌跡,聽見台灣的豐富生態和動人文化。
  • (shown)韓國有傳統的祭祖風習,只要是最好的食品,都是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然而冬季沒有水果,於是有精心製作的韓果代替高檔水果祭祖。藥果是蘊含「深刻含義的餅乾」,藥果上鑲刻烏龜,象徵長壽;鑲刻福字和康字,寓意吉祥。2008年由韓國農林部、京畿道與抱川市共同建立的「韓果文化博物館」館長金圭欣是韓果的油果、藥果名人,在現今速成甜食充斥的年代,他的願望卻是有朝一日能「讓世界65億人品嚐到韓果」。
  • 古時為故里造橋鋪路被視為善行義舉,時空遞嬗的今天,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祕書長林秋芳憑藉著20年來在文化部門工作、策劃多起大型展覽經驗,在兩年半前,舉家返回宜蘭礁溪故里定居,也在當地灑下一把文化藝術的種子。
  • 三十二歲正值人生的黃金歲月,黃賽聰卻毅然放棄科技新貴的優渥生活,帶著妻兒來到南投縣國姓鄉,以生態復育為終生職志,種植有機的台灣咖啡,並以獨特的「冷沖」咖啡讓遊客驚豔。
  • (shown)沒受過正統的音樂學院教育,陳明章音樂創作逾30年,被譽為臺灣民謠大師,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臺語歌手,又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 為學月琴,陳明章拜臺灣國寶級薪傳獎民族藝師朱丁順為師,後續他又花了30年的時間破解陳達演奏月琴的技巧。陳明章自如地運用臺灣古調在作品裡,協調而不失韻味,懷古而不衝突,舉凡臺灣各類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還有各類民謠如〈思想起〉等閩南音樂曲韻、旋律他都熟稔。陳明章創作自成一格,被譽為「現代臺灣民謠」。真摯、率真、直爽、樂觀而開朗的他恰是道地臺灣人性格的最佳寫照,熱愛臺灣本土文化,於是,他無償的教授月琴、推廣月琴;崇尚自由與民主,於是,他誓言中國不民主,不到中國大陸演唱…
  • (shown)「林來瘋」的突然颳起,令球迷驚喜,也讓人震驚。假如不是因為傷病無人上場,坐了兩年冷板凳的林書豪差點被逼得去當牧師。林書豪帶給不同的人們以不同的驚喜,從東方元素到美國夢,再到信仰追求,每個人從他的故事中都得到了啟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