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中國轉型:宏觀拐點微觀緣由
【大紀元2012年07月23日訊】西方社會有則諺語說,「太陽底下沒什麼新鮮事」(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這話是從《聖經》那裡來的,意思是說當下人類發生的任何事情,以前都曾經發生過了。怎麼說呢?這則諺語應該至少有兩層涵義,一則是說任何發生在人類社會的事情,不管是善事還是惡事、好事還是壞事,都應該能從歷史上找到先例,因為人類歷史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的重複、演繹、循環著的,按照冤冤相報、一報還一報、世代輪迴的規律在運行,如此而已。另一則也許是暗示我們,更高級的生命計畫、安排了人類要發生的所有事情,那既然安排好了,就是原有的了,其發生也就不算新奇,而是必然和既定的了,沒有任何隨機性和任意性可言。
中國經濟的「宏觀拐點」問題,最近又在各種媒體上被炒得火熱,它也是太陽底下的舊東西,是一個類似「回鍋肉」之類、不那麼新的東西,因為它以前曾經被煮熟了、煮爛了,現在又回到鍋裡、下到油裡再被炒了一回。今生的「宏觀拐點」的前世,似乎是「劉易斯拐點」(LewisianTurningPoint),這個大半年前在中國的經濟界和輿論界曾經熱烈討論了一番的問題。
宏觀拐點受到質疑
中國經濟的「宏觀拐點」,是指中國經濟目前進入了宏觀上的轉變,無論從商品價格、股市房市,到企業購買,都預示著某種類型的新趨勢,並為中央政府的新經濟政策打開了綠燈。中國發改委官員稱,目前中國迎來了CPI的拐點,商品價格轉跌,再加上股市反彈、A股「絕地反擊」等等所有的利好消息,都標誌著中國宏觀經濟的拐點。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2%,創下29個月以來的新低。但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官方在刻意降低CPI的數字。比如蔬菜和糧食是中國CPI重要的指標,但菜價、糧價並沒有降下來,因此CPI是不可能降下來的。但官方數據為什麼「降」下來了呢?是因為政府在為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做準備,而擴張性貨幣政策,無疑是飲鴆止渴,會引發日後的惡果。
劉易斯拐點掩蓋真相
「劉易斯拐點」是由英裔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WilliamArthurLewis)提出的,是指在工業化過程中,勞動力由過剩轉向短缺的轉折點。因為隨著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向非農業的產業方面轉移,富餘的勞動力逐漸減少,勞動力價格(農民工工資)就會上升,並且會最終導致勞動力的枯竭。以前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的採訪中,也談到了這個話題。
從純理論上講,「劉易斯拐點」在任何社會都最終有實現的可能,但偏偏在人口眾多、農業人口占總人口大多數的中國,「劉易斯拐點」即使來臨,也會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來得晚的多。但大半年前,為什麼有人會把「劉易斯拐點」的問題提前拋出來呢?這是因為有其他的目的在背後;是因為御用學者試圖混淆是非、愚弄民眾,把中國經濟由於政府濫發鈔票導致通貨膨脹的現象,歸結於一個美妙的、具有異國他鄉風味的解釋。他們說是因為「劉易斯拐點」在中國來臨了,所以勞動力工資上漲、企業僱傭員工困難,這樣,就把因為惡性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工人工資的被動上漲,給輕輕的淹沒和掩蓋了。
此前對「劉易斯拐點」的討論,與當前的「宏觀拐點論」是相聯繫的,因為二者都牽涉到中國經濟的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問題。如果中國由農民工轉化而成的初級工人的工資上漲,是因為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國家經濟向集約型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的話,這對中國的經濟結構和上億的農民工來說,都是極大的好事,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宏觀拐點的微觀緣由
中國民眾和世界各國觀察中國的研究者,已經習慣了把中國政府的任何數據都反過來看。這次也不例外。人們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看出,所有這些「宏觀拐點」的鼓噪,其實只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說不需要再擔憂中國經濟的「硬著陸」了,其二是說通貨膨脹不是問題了,中央政府可以繼續放鬆銀根、可以大肆增加貸款的數目了。果不其然,拐點論的話音還沒有落地,6月中國的銀行就猛然放貸高達近7000億元。
曾幾何時,中國一些學者鼓吹什麼「輸入型通脹壓力」導致了中國的通貨膨脹,美國的定量寬鬆(QE)導致了中國的物價上漲。但人們很快發現,美聯儲「濫發」貨幣,居然沒有引起美國的通貨膨脹,這真是非常的奇怪。目前,因為石油價格的下降,美國其實再度面臨通貨緊縮的可能。當事實終於擺在人們面前時,「輸入型通脹壓力」的說辭也煙消雲散了。
中共當局寄希望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刻下變得更加緊迫和急切。中共高級官員在談及中國經濟轉型的問題時,強調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宏觀經濟轉型需要拉動內需,需要改變原有的經濟增長方式,也需要改變對出口經濟和基建投資的過度依賴。但中央政府目前放鬆銀根、強調「保增長」的策略,其實與上述目標背道而馳。為什麼會這樣呢?
法新社最近的一個評論,也談到中國轉型的社會壓力,點到了中共打左轉燈、向右轉的關鍵原因。放棄抵禦通貨膨脹,是放棄維護普通民眾的利益;而轉向保增長的策略,是因為要對抗失業大軍壓境的威脅。四川什邡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大學生、中學生等青年人的參與。這些沒錢、沒工作、沒前途和希望的年輕人的吶喊,在中南海的耳朵裡是最振聾發聵的;他們與市民和維權人士的結合,更是紅朝最大的夢魘。靠學生運動起家的中共,深知其中利害,所以才不惜犧牲百姓利益,冒著通脹惡化的危險去捍衛政權,去繼續無效和浪費的基建投資。只要能把年輕人和農民工拴在工地上,不讓他們衝入黨委辦公室,其他麻煩就只好先放在一邊了。◇
本文轉自284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mag.tvsmo.com/b5/286/11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