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天災人禍

北京暴雨傾城 紫禁城安然無恙排水系統藏玄機

【大紀元2012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報導)正當人們還在關注這場突襲京城的雨災並為災難中的人們祈福時,人們也驚奇地發現能夠「神九上天攬月,蛟龍深海捉鱉」的現代大國,卻被中國古代人的城市規劃和排水系統羞辱了一番。人們不禁會問這場「61年不遇」的雨災是在考驗現代城市規劃,還是在拷問當今執政者?

「61年不遇」背後的潛台詞

近年來,被稱為「逢雨必淹」的北京遭到「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襲擊,官方消息,截至目前北京受災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成災面積1.4萬平方公里,190萬人受災,其中房山區80萬。

從北京市相關部門獲悉,截至22日17時,在北京市境內共發生因災死亡37人。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確定身份,其餘15人正在確認中。

每到發大水,一些城市出現內澇的時候,中共當局總能強調這是多少年一遇的洪水和自然災害。在這強調的背後潛台詞就是,這災難不能怪我們執政工作沒有做好,而是因為今年的水量太大。

有學者感歎,北京有鳥巢,有水立方,有無數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頗有幾分大國崛起、輝煌壯美的氣象,但在那些照像機照不到的幽暗之處,破敗的依然破敗,骯髒的依然骯髒。一場豪雨就讓其顯出原形,原來不過是虛有其表。

當人們都在關注這場突襲京城的雨災並為災難中的人們祈福時,人們也驚奇地發現擁有「神九上天攬月,蛟龍深海捉鱉」的現代大國,卻被中國古代人的城市規劃和排水系統羞辱了一番。

明清時期紫禁城的排水系統「暗」藏玄機

與北京市諸多積水區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位於北京權利中心地帶建於幾百年前的紫禁城,雖然經歷暴雨,但紫禁城卻安然無恙。

故宮的排水系統主要是修建於明清時期的排水明溝和暗溝。雖然歷經近600年歲月,大部份地下排水網路還在發揮重要作用。通過這些明溝暗渠,雨水可以很快流走。根據歷史記載來看,不管下多大的雨,故宮內從沒有出現雨水阻塞的現象。

紫禁城內的大小庭院都是中高邊低,北高南低。每逢下雨時,雨水流入房基下的明溝石水槽,而地面和明溝的水會通過入水口流入地下。各個庭院內的明溝和暗溝的水又流入溝道的支線和幹線,最後這些雨水將全部流入內金水河。這些精心設計的明溝暗溝,是在沒有精密科學儀器的古代建造的。

北京大多數古建築,如故宮、天壇、正陽門、鐘鼓樓等,為了保證排水,都在地面留有不同式樣的洩水口。而坐落在北海公園南門的西側的團城高於地面4.6米,周長只有276米的城牆外卻找不到一個洩水口,地面也沒有排水明溝。但無論雨下得多麼大,在團城上只是雨過地皮濕不會產生徑流。專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團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達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會形成徑流。

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團城「服役」。

據中國媒體報導,團城上的青磚造型很特別,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時具有很強的吸水性,每塊磚就像一個微型水庫一樣。下雨天,雨水會通過青磚和縫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連續降雨時,多餘的雨水便會借北高南低的走勢流入到石質的水眼中。

水眼除了有滲水及排水功能外,還可降低樹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適宜樹木生長。同時涵洞與水眼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地下通風系統,為城內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氣條件。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統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近600年了。

北宋贛州的「福壽溝」900年避內澇水浸

當今天許多城市還在為「小雨成溪,大雨成河」的城市排水問題憂慮的時候,江西贛州城900多年以來卻一直沒有發生過城市積水現象。這是甚麼原因呢?

原來,贛州城有一套修建於900多年前北宋年間的城市排水系統。這個排水系統現在還在為40多萬贛州人服務。文物專家認為,這是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作為古代贛州的城市排水系統,它是宋代水利專家劉彝主持修建的。

整個系統分為福溝和壽溝兩大部份,福溝排城東南之水,壽溝排城西北之水。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排水系統的設計思想是「因勢利導」,福壽溝根據贛州城的地勢,採用明溝和暗渠相結合,並與城區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這樣既可避免溝水外溢,又可利用廢水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福、壽兩溝均通過城牆下面的水窗,將廢水分別排入章江和貢江。

整個福壽溝排水系統,是古代城市建設中富有創造性的綜合工程。福壽溝在清朝初年曾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使暗渠「廣二、三尺,深五、六尺」,人可以在溝中自由行走。

2012年6月,贛州市部份地區降水近百毫米,但市區卻沒有出現明顯內澇,甚至「沒有一輛汽車泡水」。而此時,離贛州不遠的廣州、南寧、南昌等諸多城市卻慘遭水浸。這一切恐怕不服也得服贛州市排水系統好。

(責任編輯:江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