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管仲――千古名相

人氣 287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2日訊】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

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

貧賤之中見真情。在管仲最困難的時候,好友鮑叔牙伸出了無私之手,誠心誠意的助他度各種難關。管仲多次同鮑叔牙共事,總是挫折重重,鮑叔牙安慰他說:「人生都是有起有伏。假使你得遇其時,定當百不一失。」這類開導給管仲極大的安慰和鼓勵。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因而,他們的友誼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美談,被譽為「管鮑之交」。

後來,鮑叔牙做了齊僖公的臣子,很得僖公推崇,命他做三兒子小白的老師。鮑叔牙心裏總惦記著管仲,便多次向僖公推薦管仲,於是僖公讓管仲做了二兒子糾的老師。齊僖公還有個長子叫諸兒,諸兒早被立為太子,他就是後來的齊襄公。

當時,僖公秉承莊公的治國方略,齊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國力大曾,能夠征伐異國,主盟諸侯,史稱莊僖小霸。襄公繼位後,他如能守德懷仁,定可光大祖業。而他自身又有一些權謀和才幹,本應能成就霸業的。但他不思進取。生活腐化墮落,對下屬蠻橫凶暴,致使齊國日益混亂。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也怕因襄公猜忌而被誅殺,及時逃到了國外。管仲輔助公子糾在魯國避難。包叔牙輔佐公子小白來到了莒國,兩位好朋友各奔東西。

西元前六八五年,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的弟弟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但不久又被人殺死。齊國沒了君主,逃亡在外的襄公諸弟紛紛準備返回繼位。誰先回國,誰就將是新國君。

公子小白之母是曾衛國的公主,受寵於齊僖公,公子小白和齊國貴族高氏友善。公孫無知被殺之時,齊國高氏就和國氏商量,把公子小白秘密從莒國送回國。魯國聽到公孫無知死訊,也立即發兵送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率部隊在從莒赴齊的路上阻擋公子小白。

管仲趕到莒國的邊境時,正好碰見鮑叔牙和小白等一行向齊國趕去,便暗暗拿出弓箭,對準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幸好射在了小白衣服的帶鉤上,小白假裝中箭,大叫一聲,就勢倒在車上。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立即送信給魯國,魯國得到這個消息,覺得已經沒有人和公子糾爭位了,送公子糾回國的隊伍走得就不那麼急了,而公子小白和鮑叔牙一行卻加快速度,日夜兼程趕到了齊國的首都臨淄。

西元前六八五年,公子小白在高氏、國氏的幫助下,繼位為君,即齊桓公。當年秋天,魯,齊兩國戰於乾時,(今山東臨邑西南)魯軍大敗,魯莊公丟棄所用的戰車,坐輕車逃跑。

魯軍失敗後,鮑叔牙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把公子糾殺掉,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和召忽,交給齊國處置。於是齊國殺掉公子糾,並把管仲,召忽交給鮑叔牙,召忽不願返齊,自殺身亡。管仲坐在囚車裡隨鮑叔牙返齊。回國以後,鮑叔牙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是治理齊國,那麼由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

齊桓公對管仲曾箭射自己,真是恨透了他,一定要殺掉管仲報這一箭之仇。鮑叔牙說:「君王應該把眼光看的遠大一點,管仲的才能比我可高多了,大王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使齊國成就一番大事業。」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勸導,不計箭射之仇,親自出城去把管仲迎進城來。隨後,拜管仲為相國,且地位在鮑叔牙之上。管仲感歎的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拜相之後,對齊國的內政,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最難得的是齊桓公十分賢德,全力支持這位曾欲置自己於死地的人,使得這些改革得以推行。

管仲注重經濟建設,反對空淡,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才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的變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組織,設官吏管理制度;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須經三次審選;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整物價。管仲變法的實質是變革土地和人口制度。事實證明,管仲變法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面對國富民足,社會安定繁榮局面,齊桓公對管仲說:「現在咱國富民強,可以會盟諸侯了吧?」管仲諫阻道:「當今諸侯,強於齊者甚眾,然而他們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稱霸。周王室雖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東遷以來,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號召,海內諸侯必然望風歸附。」管仲說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的共同領袖地位,聯合諸侯國,共同抵禦戎、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擾。藉此辦法,齊桓公實現了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有一次,齊桓公以譴責魯國不參加盟會為藉口,親率大軍,直奔魯國,很快就打下了魯國邊境的遂城。

魯莊公害怕了,忙使人去齊國講和,齊桓公答應退兵,同時約請魯莊公到齊國柯地(在今山東省東阿縣)會盟。正當兩國國君在柯地立盟之時,魯莊公的隨行人員,大將曹沫手持利劍,搶上前去,一把抓住齊桓公的衣袖,舉起寶劍,厲聲說道:「齊國屢次欺負魯國,搶走我們汾陽之地,如果你們真心結盟,就應當先還我汶陽之地。」管仲挺身而出,說:「齊國可以和魯國以汶水為界!」齊桓公性命危在旦夕,也表態同意,曹沫這才收起寶劍。兩國國君歃血結盟之後,齊桓公又和曹沫歃血結拜。

事後,齊國眾臣義憤填膺,要求齊桓公打擊魯國。消滅魯莊公,殺死曹沫,齊桓公也對在柯地受辱很氣惱,有心發兵復仇。管仲勸諫:「做霸主首先要講信義,我們既然答應了人家,就要履行諾言,否則會因小失大。」

管仲的話提醒了齊桓公。他立即按照約定,將汾陽之地還給了魯國。這個消息一傳出,很多諸侯都讚揚齊桓公是一位守信義的仁君。宋國國君覺得不應該不參加北杏之會,派使臣到齊桓公那裏認錯,並帶了一份禮物給周王。齊桓公就同意宋國人加入盟約。這樣,宋、魯、陳、蔡、衛、曹、邾,七國加入了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齊桓公逐漸成為中原各國實際上的盟主了。「尊王」的結果,齊桓公自己終於成為「王」了。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的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西元前六六四年,山戎伐燕,齊軍救燕。西元前六六一年,狄人攻邢,齊桓公採納管仲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新都。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給予了有力的回擊,到西元六五五年,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意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所從各國的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西元前六五一年,周惠王去世。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後,命宰孔重賜齊桓公,以表彰其功。齊桓公召集諸侯大會於蔡丘(今河南蘭考,民權縣)舉行齊桓公受賜典禮。受賜典禮上宰孔傳達周襄王之命,因齊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跪受賜。齊桓公想聽從王命,順勢也就不跪了。管仲從旁進言道:「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齊桓公於是答宰孔道:「天威不違咫尺,小白不敢貪王命,而廢臣的職責。」,說罷,齊桓公急走下階,再拜稽首,然後登堂受胙。眾諸侯見此景,皆歎服齊君之有禮。齊桓公又重申盟好,訂立了新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至此,齊桓公達到了他霸業的頂峰。

經過近三十年的苦心經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先後組織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管仲雖然為齊桓公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他謙虛謹慎,從不言功,低調做人。周襄王鄭五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帶,勾結戎人進攻京城,王室內亂,十分危機,齊桓公派管仲平息內亂。管仲完成的很好,獲得周王讚賞,周襄王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準備用上卿禮儀設宴為管仲慶功,但管仲沒有接受,最後他接受了下卿禮儀的待遇。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嘔心瀝血,積勞成疾,當管仲病重時,齊桓公擔心沒有合適的人選接替他的相位,便來到管仲病床前,問政於管仲。

桓公問:「鮑叔牙如何?」
管仲答:「鮑子是個正人君子,他善惡過於分明,如果僅僅是好善尚可,但他記人一惡,終身不忘,沒有人能容忍得了。」
桓公問:「隰朋如何?」
管仲答:「隰朋不恥下問,過家門而不忘國事,是很好的人選。只可惜他於我行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的。」
桓公問:「易牙如何?」
管仲答:「易牙為了迎合君王的口味,不惜殺掉親生兒子,做成美食給你嚐鮮,但人情莫大於愛子,他對兒子如此,何況於君呢。」
桓公問:「豎刁如何?」
管仲答:「豎刁不惜閹割自己的身子,來盡心侍候君王,但人情莫重於身,他對自己的身體尚且如此,何況於君呢。」
桓公問:「衛公子開方如何?」
管仲答:「開方捨棄衛國的侯爵,前來投奔齊國,其父母去世,也不回去奔喪,但人情莫親於父母,他捨棄千乘之國,其勢必有超越千乘國的貪婪。」
桓公不解的問:「平日裡,沒見過他們有甚麼貪圖呀,」
管仲說:「平日裡,他們之所以不會張狂,是因為我等老臣在,而我等一旦去了,他們就會專權的。」

管仲去世後,齊桓公把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都趕出了王宮。

齊桓公拜隰朋為相,果然不到一年,隰朋就去世了。

桓公任用鮑叔牙為相。

可是桓公離開了易牙等三人,竟然飯不香,睡不安,不久,就又召回了易牙等三人。鮑叔牙憤憤不平,從政不到二年,就憂憤而亡。

由此,易牙三人專權自重,各樹其黨,爭權奪力,全不把桓公放在眼裡。以致,桓公孤零零的被封死在深宮。死在床上兩個多月無人過問,屍蟲爬出了宮牆外,人們才知道。齊國也從此陷入動盪和戰亂中。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書中記錄了他的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全國上下不分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依法辦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於壞,根本在於能否以法治國。管仲非常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國家的安定和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和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很多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的這些為政思想對後代的影響至今不衰。

當然,管仲是春秋時代的歷史人物,所以他的德與行必然要符合其時代特徵。他在為齊桓公創立霸業的同時,征戰多,稅賦自然也要多,必然要加重百姓的負擔。因他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齊桓公,著眼點是齊國的整體利益,百姓為國多有犧牲,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雖然如此,管仲仍不失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在中華文明史上有過巨大貢獻。孔子曾讚譽管仲:「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蠻夷統治下的老百姓了!」

管仲,中華民族的一位偉人,我們以他而自豪。

相關新聞
【歷史人物】王勝:后羿篡夏
【歷史人物】:夏桀
【歷史人物】:伊尹
【歷史人物】周文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