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乾旱大幅推高亞洲糧食進口成本
【大紀元2012年07月21日訊】美國遭逢5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已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糧價創出新高,且暫無紓緩跡象。由於美國大部份農業地區未來三個月氣溫還將高於正常水平,而降雨量卻低於正常水平,很多市場人士估計,食物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每年向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尼等東亞市場出口的糧食達千萬噸之巨。因擔心糧價繼續上揚,儘管眼下價格高企,亞洲買家仍被迫出手購買。
例如,台灣19日購買了美國小麥,每噸的採購價較一個月前上漲超過70美元。鑒於東亞經濟體每年要進口至少3,000萬噸小麥,每噸價格上漲100美元就意味著該地區每年要為進口多花30億美元。
此外,隨著糧食儲存量全面下降,玉米和大豆的採購成本也出現飆漲。過去6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上漲了48%,大豆期貨則上漲了33%。
由於眼下美國是唯一可大量出口大豆的供應國,價格上漲可能並不足以抑制需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美國旱災對中國的衝擊可能最大。預計中國10月1日起算的未來一年將進口約6,000萬噸大豆,幾乎是全球大豆下一年貿易總量的60%。日本和韓國在玉米進口量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國正快速縮小與這兩個國家的差距。
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阿巴希亞(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玉米和大豆等飼料原料價格高漲,無疑會對養殖業構成衝擊,推高整個食物鏈的價格,進而迫使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購買食物。
澳新銀行農業經濟學家狄恩(Paul Deane)表示,食品價格有可能再上漲10%~15%。
就在美國發生旱災之前,乾旱天氣也導致南非大豆和黑海地區小麥嚴重歉收。
聯合國糧農組織開始擔心人們囤積糧食,趁機哄抬價格,強調不存在糧食短缺危機。
另外,價格高企將促使南美和南亞在10月份播種季到來時增加耕種面積。只是提高的產出要到明年3月份才會上市。目前大米供應也很充足。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