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社論:巴克萊醜聞見金融業腐敗核心

人氣 15

【大紀元2012年07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添財綜合報導)近年來金融業醜聞一直不斷,但正如《金融時報》社論一文指出,很少有哪樁醜聞能夠像巴克萊銀行操縱利率一案,讓人們如此清楚看到金融系統的腐敗核心。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PLC)因操縱利率醜聞引發的批評聲浪蜂擁而至,該集團週一宣佈公司董事會主席阿吉斯(Marcus Agius)辭職。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也宣佈將調查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率的標準。

醜聞爆發後,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 曾在6月28日表示,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沒有權力針對巴克萊的銀行家們在操縱Libor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對這些人提起訴訟。這個漏洞必須補上。

巴克萊因參與設定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過程中提交虛假報價,上週向歐美監管當局支付了創記錄的2.9億英鎊(4.54億美元)罰款。而Libor是全球規模共計360萬億美元的合約的基準利率。

巴克萊承認其交易員存在利率操縱行為,並在金融危機中低報了自身借款成本,原因是認為其他銀行也有同樣行為。

社論中說道,捲入此事的銀行家們辜負了公眾對其權威性的信任——對關鍵的市場利率公開準確的記錄。用這些利率進行房貸利率、信用卡利率等估值約達數萬億美元。而他們卻利用這一信任為自身謀利,並向外界隱瞞了真實借貸成本。這是大規模操縱市場。很難再找出甚麼事情能夠比這件事更糟糕——或是更加有損資本主義的聲譽。

然而,大眾更擔心的是金融業的任意妄為。為了追求不切實際的回報,金融業形成了一種不顧後果的野蠻文化。這關乎文化和道德。

交易員之間的電子郵件透露出一種享有特權的優越感。他們互相許諾,成功篡改數字後,將有香檳奉上。讓人深刻地「領教」了巴克萊腐朽的企業文化。

《金融時報》還認為,巴克萊醜聞不可能是孤立事件。看樣子,這是大面積困擾銀行業的系統性問題。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英國巴克萊銀行推遲發放高管紅利
報導:平息眾怒 巴克萊肥貓三年領不到紅利
英媒:戴蒙接任巴克萊執行長
英巴克萊銀行幫囚犯開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