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探索太空 科學人才待傳承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日報導】AMS監控中心落腳台灣(4)(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1日電)太空磁譜儀(AMS)計畫亞洲監控中心落腳台灣,主要工作人員年齡大多年過半百,中科院跨國計畫總主持人荊溪暠除了確保監控中心運作順利,念茲在茲的還有科學人才傳承。

中央研究院院士丁肇中主持的AMS計畫,選定台灣為全球第2個地面監控中心,設在中山科學研究院龍園研究園區。

依規劃,AMS監控中心至少要運作15年,荊溪暠算算,屆時丁肇中91歲、他78歲,口中雖說「還好」,其實憂心人才斷層。

「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傳承」,荊溪暠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

荊溪暠表示,他周邊參與AMS計畫的人多在50歲以上,很希望新血加入,因此將逐步整理資料、技術文件,傳承給新人。

監控中心成立後,共有12名人員負責掌握AMS狀態,其中包括6名長年參與AMS的資深種子專家,另招募6名研發替代役男。

這6名替代役男所學都與電子、機械、航太相關,英語能力達一定程度。他們將於11月向監控中心報到,預定明年1月送往瑞士實作1個月,返台後開始工作,役期3年。

荊溪暠說,研發替代役就是要做與科學研究相關的事,未來每年會招募3名研發替代役男,役期到了就擇優留用。

然而,募兵制若如期於2015年上路,替代役也將取消,屆時,中科院勢必要對外廣發英雄帖。

談到這裡,荊溪暠感嘆,許多年輕人寧願拚經濟,也不會想自己做出東西探索太空,國內科技公司就陸續吸走不少中科院需要的人才。

事實上,今年招募的首批6名替代役男中,就有一半選擇去科技公司,後來才補齊人數。

環顧剛起步的監控中心,電腦螢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不斷更新,柱狀圖、曲線圖交錯,在這裡工作,要非常專注,責任重大,作息與一般人不同,且隔離人群。

「這項計畫確實辛苦」,荊溪暠不諱言。10多年前,AMS還在第1期計畫時,根本沒想到有這麼漫長的發展,在這當中有些人員陸續退出。

加上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失事,影響AMS升空期程,國際團隊歷經10多年努力,遭受連串打擊,丁肇中在困境中,卻堅持不懈。

當時,丁肇中致函正競選總統的歐巴馬(Barack Obama)及馬侃(John McCain),說明AMS計畫重要性,雙方陣營都允諾支持;歐巴馬上任後不久就履行承諾,撥款支持AMS升空。

回顧過去,荊溪暠望著中心裡認真讀取數據的幾名同事,他笑說,「這些人比較傻」,能讓這些元老堅持至今的,「還有一股熱忱,要做就要做成功」。

荊溪暠認為,AMS計畫與太空、衛星科技相關,監控中心則是地面監控科技,落腳在台灣,可獲得許多技術能量,未來做科學研究,更有很多機會與國際團隊合作或聯合發表論文,對有志青年都是誘因。

荊溪暠深知AMS計畫箇中坎坷,但談起未來仍滿腔熱血,眉目間寫著期待。

他說,找出宇宙究竟如何誕生,原因是什麼?過程又如何?這是很瘋狂的想法,「這件事國內沒有做過,是很遠大的目標」,年輕人更應該參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