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不能再把投資當法寶
【大紀元2012年06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端木瑾報道)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5月份出現大幅下降,增加了中國政府需出台新措施以提振疲弱經濟的壓力。不過專家表示,中國不適合再次採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推動經濟復甦的方式,實行大規模的貨幣和信貸擴張,自上而下引導資金流向投資領域,而應該以刺激消費為政策導向,才能使中國走上健康的增長道路。但基於中國現今的政經情勢,刺激消費將面臨極大挑戰。
中國政府面臨刺激經濟的壓力
中國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4月份的53.3下降到了5月份的50.4,為5個月以來的新低。儘管這是PMI連續第六個月維持在50以上(增長或衰退的分水嶺),但由於另一個更為市場所信賴的類似指數–匯豐PMI預覽顯示,5月份該數據可能會從4月份的49.3下降到48.7,使市場擔憂中國增長勢頭在放緩。
當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並非什麽新消息,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年增長率降至相對溫和的8.1%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就有分析師在這樣評論,但問題是投資者似乎都期待中國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舉措來使企業產生利潤。在中國官方的新華社表示目前並無計劃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後,上周三(5月30日)亞洲股市應聲下挫。
在這樣的市場壓力下,中國政府會不會再度推出經濟措施,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已經悄然進行中。有媒體根據中國發改委網站的信息統計,5月21日就有超過100個項目獲批,超過前20天總和。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甚至直接宣稱,中國為應對經濟放緩而出台的刺激措施規模可能將高達2萬億元(約合3,000億美元)。
這也使朗伯德街研究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杜馬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呼籲:「中國不能再把投資當法寶」。
大量投資將造成債台高築
杜馬斯認為,中國2009年推出的投資人民幣4萬億元(約6,00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導致2010-11年出現通脹及隨之而來的出口及投資下滑等後遺症,並使最近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放緩到6%(這是朗伯德街研究公司的估計數值)。
因此他認為,現階段如果推出2009年那樣的大規模投資刺激方案的話,只會引發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北京大學金融學副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也認為,投資驅動經濟發展模式並不理想。
他認為,中國採用的經濟發展模式,即所謂以投資驅動的模式,在早期可以非常成功,但到了後期,則會引發債台高築,很不穩定。這在蘇聯、日本及一些拉美國家的過去經驗中都可以得到例證。
而中國現今極度惡化的地方債務問題,也是來自於大規糢的浪費性投資。
刺激消費需制度配合
最近許多學者都提出,中國未來經濟政策應以刺激消費為主。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就認為,中國新一輪財政放鬆應偏重民生。這或許就是中國政府現在提出的經濟「再平衡」的概念,但佩蒂斯認為,中國經濟並沒有「再平衡」。
佩蒂斯說在中國,「再平衡」意味著家庭消費占GDP的份額必須提高。官方數據顯示,家庭消費占據GDP份額為34%,而全球水平約為GDP的65% ,所以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要靠刺激消費來達到經濟增長,最大的障礙就是中國民眾的高儲蓄率。
中國現今高企的通脹,除了間接掠奪了不少中下階層的收入,並抑制了民眾的消費意願外,中國人存錢的一大動機在於,中國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他們年老或生病時提供支持。中國家庭如果有人得了大病或出了事故,經常會落得傾家盪產。
所以,刺激消費涉及到整個社會制度甚至政治制度的變革,甚至觸動到整個的既得利益團體,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在加大投資的路走不通,消費又不易提振的情況下,市場高度關注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肖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