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達的《靜‧水‧禪‧心》(六)
內容探究
繪畫的內容與形式密切相連,形式是觀念、情感和技術的體現,它與內容是有機融合,同時它們也互相制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創作者的感情是靠其個人特有的繪畫語言表現出來,而這種表現力的強度、深度及廣度,就是創作者自身藝術表現能力的展示了。
《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最經常呈現出來的題材就是溪邊與水底的石頭、溪水的色澤與倒影,和溪岸邊的植物與水草,雖然這三個元素看來簡單平凡,卻會因取景的廣度和視角的高低,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和感受。
(一)簡單石頭 千般姿態
謝宏達的作品,看似畫溪,實際上石頭亦在畫面中佔據相當大的空間,以石襯水,以水托石,呈現出安穩的寧靜感,一但視線轉向水石相撞所濺起的水花,猶可聽到蹦散的湍湍水聲,當下也將感受到水的柔軟,與石的堅硬。
《靜‧水‧禪‧心》~ 金瓜寮溪水文之美中所畫的石頭,由於使用油畫作為表現媒材,自和傳統中國水墨畫家所畫的石頭有明顯的差別。中國畫石是以筆觸的皴擦表現石頭的質感,謝宏達則是用油畫的色彩深淺傳達石頭真實的感覺,兩者有顯著的差異,不過畫面的某些效果卻仍有些共同之處,如董源所謂「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的畫面處理手法與謝宏達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觀者以近距離觀賞畫作的時候,會看到粗糙的筆觸,但卻在遠距離觀看時感受到畫面的逼真和生動。
每一顆石頭的樣態各有差異,即便是簡單的石頭仍有許多可描繪之處。作品《雲雨沁山化清泉》一顆巨大的石頭出現在畫面的右方,巨石表面和斷裂之處皆顯示出層層肌理;而巨石旁有著經溪水沖刷過的痕跡,石面上表覆水的圓潤光滑感,在畫面中顯露無遺。
而作品《誰識釵頭鳳》的石頭則長著淺綠的青苔和夾雜著極富生命力且堅韌的小草,又是石頭的另一種面貌。「石頭」此一雖看似平凡的題材,卻有多種細微的內容堪可表現,光是要將簡單石頭的各種面貌傳達仔細,卻是需要長久的觀察與嘗試方可領悟。
再者,謝宏達並未完全賦予石頭原本意義上的堅硬之感,而是適時的與水呼應,輪廓被處理得更為柔和,無論是水下隱約出現的,還是水面上顯而易見的石塊,都充滿了和水所產生的共鳴,可以說石頭在畫中已經不再單單僅是以自然物的狀態出現的物體,更是為了烘托水的靈動和溫柔,它在畫面中所出現的色澤、線條及質感,均是在經過了與水的交互作用,和接受陽光直射與折射的影響下所呈現出來的多樣面貌。
(二)溪水藏情 氣韻生動
溪水,是每一張《靜‧水‧禪‧心》系列畫作必備的元素。水,是靈活的、變化的。它可以謐寂如鏡,可以碧波盪漾;可以奔突飛瀉,也可以潺潺迴旋,無論它以何種姿態出現,總讓人為之神往、為之傾倒。而在我的畫作中經常呈現出的是涓涓細流,潺潺野溪,動時靈閃可愛,靜時溫文爾雅,每一張所闡述的方式皆有不同。水,是一種奇妙的物質,可因接觸物質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現象。當水平靜的躺在湖泊中,宛若一面明鏡,同時映照出水面上的花草樹林以及水面下的細碎小石;當水緩緩流動的時候,水流似乎也將時空拉長讓水底群聚的石塊產生了變形的現象;而當水激動的從石群中的細縫、或飛躍突起的石塊沖刷下來的時候,又像是被激怒的情緒一般,不再映射周圍景物的色彩,而是以潑濺的水花呈現出磅礡的氣勢。水,懂得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隨形而存,更能以柔弱勝剛強,內蘊無限的智慧,令人深深體認:「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之真意。觀水,畫水,畫家自身悠遊其中,體會生命哲理。
謝宏達試圖在金瓜寮溪系列中表現出水的千姿百態,更希望將水帶給他的各種不同體會與感受表達出來,《情深觀大》和《愛之撫》表現的是水如明鏡的感覺,畫中的溪水清楚的映射出水岸上樹叢的外形,那映在水面上的一片樹蔭,對整個畫面有沉澱穩定的作用。
樹蔭倒影的邊緣,樹葉疏密生長形成不規則的輪廓,細小的葉稍活潑的出現在倒影的邊緣,增加畫面的細緻感。而圖《臥苔聽濤》、《悔不當初》、《春水遐思》的溪水呈現優美的綠色漸層,水依傍著淺灘和密集的樹林,使水的顏色由淺棕或淺綠色慢慢漸層到深青色,溪水由淺而深或由深而淺,再加上水底砂石色彩的影響,形成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漸層美。
《漩渦即天禪》、《般若歡喜》和《狂野無邪》、《搬家》、《相逢一剎》、《尋覓當初》畫中的溪水緩緩的流動,產生各式的波紋和漣漪,水下石塊也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樣貌。當水緩緩的流過石頭時,石頭或呈現變形的狀態,或留下水流的線條,要將水的流動感表現出來,必定要先表現水下的石頭。
而在《不可說的秘密》這兩幅畫中,快速沖刷的水在畫面上形成一區小瀑布,水在極快速的流動之下,已經不再有透明感,代之以飛濺的白色水花呈現。純白的顏色在畫面上也可以有具焦的效果,引領觀者進入畫面的中心,讓觀者深入山水之境。
(三)芒草植物 豐富層次
《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系列中所出現的植物,多為不知名的樹叢錯落其間,偶爾參雜幾株突出的小花點綴。謝宏達所描繪的植物大都是倚傍於水岸邊的樹叢,其中《初秋日暮未雨》、《溪林野趣》、《悔不當初》、《悟》和《潔靜》則畫了芒草。芒草的曲線造成一種柔和、放鬆的氣氛,加上倒影的產生給人一種恬適、安靜的感覺。芒草的曲線交疊、明暗交錯是非常美的造形變化,有如水的透明感和倒影。芒草的出現讓平靜的水面多了一個層次。
作品《悔不當初》溪水占畫面的四分之三,芒草在旁陪襯有動(草)、靜(水)相呼應的效果。
而作品《悟》的芒草分布在整幅畫的前端,打破了原本完整的水面,水面因為芒草的曲線而分成大小不同的面積,透過草去看溪水,別有一番趣味,並且讓原本只有水、石和樹叢的這三個層次前面又多了芒草一個層次,讓畫面更形豐富。
由石、水和草的既存實相映射出內心多變的思緒並轉化成這一系列的畫作說明,可以知道即使是一個看似單純的題材,只要抓住它的特徵和神韻皆可將其美感發揮到極致。用心觀察,會發現任何一樣物體都可以畫出感動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