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所志工林緝熙 挫折中找成就
【大紀元6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6日電)「煙毒犯最難救,但救一個人等於救一個家」。在監所內擔任志工17年的退休教師林緝熙,秉持這個信念輔導收容人戒除毒癮。雖然成就感與挫折感交雜,但仍堅持繼續走下去。
65歲的林緝熙還沒退休前就已活躍志工界,除協助更生人輔導工作外,也擔任榮譽觀護人;後來更結合自己篤信的佛教走入監所,參與收容人的教化與輔導,主要投入協助煙毒犯勒戒工作。
「可能是警察父親留下的家學淵源吧!加上曾在學校擔任11年訓導主任,就是想要糾正行為偏差的人走回正途」。林緝熙說,很多犯罪行為都跟毒品有關;人一旦沾上毒品,就像陷入無底洞,如果沒有外界協助,很難戒得掉。
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在民國84年為收容人開辦佛教戒毒班,希望藉宗教力量強化戒毒意志力。當時還在學校任教的林緝熙,便利用課餘時間到監所擔任講師;除了在課堂時間以佛經故事鼓勵收容人向善之外,還會在晚間進入舍房內進行小團體輔導,用聊天方式傾聽收容人的聲音,常常晚上就住在監所內。
「很多煙毒犯有很明顯的監獄化性格,認為染毒都是朋友害的,從不檢討自己」。林緝熙說,對待收容人的方式與在學校教書時完全不同,一定要放下身段,講他們聽得懂的話,以朋友的立場慢慢引導,否則只是大家一起虛應故事,成效不會好。
林緝熙號召了許多教育界及宗教界的朋友,一起加入監所志工行列,配合監獄教誨師訂立的「監獄教誨、觀護輔導、更生保護」連貫性輔導追蹤措施,成功降低了再犯率。
「一切問題都是從踏出監所大門的那一刻開始」。林緝熙說,收容人在獄中作息正常,生活單純;但出獄後就得馬上面對所有的迷網與壓力,只要壞朋友的電話一來,很容易又跌入吸毒的無底洞。出獄後的輔導與追蹤,比在監所內上課更重要。
他常到處奔波,到更生人家中追蹤、噓寒問暖,並提供轉介職業訓練、就業等服務。除了堅持不借錢給對方之外,林緝熙面對更生人五花八門的要求,幾乎做到有求必應。很多人在他的協助下,順利重回家庭、社會,但也有人不斷再犯,搞得家人身心俱疲。
曾任明德戒治分監教誨師的法務部矯正署東成技能訓練所技訓科長盧興國說,煙毒犯若出獄後3年內沒有再犯,之後的再犯率就明顯降低。因此希望至少能確實追蹤2年,給予密集輔導及就業協助。監獄系統的人力不足,志工扮演很重要角色。
盧興國說,林緝熙曾為了照顧待產的女兒,到美國住了近半年;回國後就馬上打電話詢問監獄的情況,關心更生人的追蹤輔導工作,更馬不停蹄進行家訪,那股熱忱任誰看了都打從心底佩服。
「救一個煙毒犯,等於救了一個家,多救一個是一個」。林緝熙說,10多年前染上毒癮的多是經濟條件較寬裕的「大哥」級人物,近年卻有愈來愈多經濟條件很差的人染毒,年齡也有往下降的趨勢。這些人很快就沒錢買毒品,種種離譜舉動和犯罪行為跟著出現。往往一個煙毒犯的背後,就是一個破碎、悲慘的家。
曾有煙毒犯的家屬拜託林緝熙,不要放染毒的親人出獄,寧可自行負擔監所費用;也有人徹底放棄染毒的親人,不願再有任何瓜葛,讓他相當感慨。
林緝熙說,雖然有很多挫折,但只要有人打通電話、或傳封簡訊給他,表達現在日子過得還不錯,心裏就有無比成就感,覺得辛苦付出沒有白費,也是繼續從事志工工作的動力。
「可能也是家學淵源的關係吧」林緝熙的兒子就讀高中時就立下攻讀法律的志向,後來考上司法官,現在是台南地檢署檢察官,也在做除惡勸善的事。
林緝熙說,在學校教書30多年,還在監獄當了10多年志工,每當走在路上,有人對他說聲「老師好」時,常搞不清楚對方是他在哪裏教過的學生。他希望每個學生都能過得幸福,也會繼續堅持監所志工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