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 行者如此無疆
【大紀元2012年06月15日訊】謹以此文祝賀艾曉明榮獲獨立中文筆會第七屆林昭紀念獎
闕如的獲獎感言
六月九日,一邊讀著《房文齋:昨夜西風凋碧樹:中國人民大學反右運動親歷記》,一邊神馳香港大學康樂樓獨立中文筆會頒獎典禮。午後,才在推特上看到德國之聲中文新聞的典禮圖照與報導:《誰在害怕文學與真相?》。但面對五把空椅子照例的憤懣,還是難抑我由衷的驚欣!
終於,第七屆林昭紀念獎授予文革後中國第一位文學女博士——中山大學艾曉明教授!
正想著向艾曉明發一電郵呢:房文齋先生索要直接向她與胡傑簽贈寄達《昨夜西風凋碧樹》的郵編地址;我也想告以此書以林昭開章,又以林昭結篇,若干新發現的林昭在人大的史料,對於林昭研究十分珍貴:我所接觸的當代作家之中,沒有比艾曉明更關注這一切的了。自然,這也是我對她獲獎特別在意所由之一。
皆為缺席獲獎:前年有唯色的獲獎感言《寫作即見證》;去年的頒獎典禮上,北風代崔衛平宣讀了《愛這個世界》;可直至頒獎次日的筆會網站上,只讀到蔣亶文先生執筆的頒獎詞:《用記錄來行動》,卻無記錄行動者的片言隻語!知道一段時間艾曉明一直在守護在沉痾的老父身邊——算起來,艾父年近九旬了。而千千萬萬讀者都知道,艾曉明第一時間感言的《飛躍東師古》的最後一句就是:「我在病床上深深祝福正義必勝!」面對獲獎感言之闕如,種種憂心不由十二分不安了:高壓之外,目前的艾曉明博士處於怎樣的親情/病體窘迫與羈絆之中呢?
也許,這就是無疆行者真切的人格寫照:謙窘於榮耀時刻,卻即使羈臥在病床上,也依然在記錄、在行動、在踐履林昭精神?!
林昭紀念獎艾曉明真正受之無愧!
一代人靈魂的救贖
不過,也許恰恰對於我,闕如的「獲獎感言」並非真正闕如,它半年前就專郵而至,我把它編輯在無數人都讀過的《孤懸天地心:林昭80冥誕獻辭集粹》中了。
不妨就讀作艾曉明林昭紀念獎獲獎感言吧——
其實相比起來,我們是沒有資格紀念林昭的一代(我指的是,我們多麼怯懦,多麼缺乏行動力)!
面對林昭,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卻又不知如何開始。
林昭為自由浴血抗爭,是對現代中國人靈魂的拯救。博爾赫斯曾經說,每個國家都找了一個最不像它的人來做其精神代表,西班牙是塞萬提斯,德國是歌德,法國是雨果。由此說來,現代中國,那就是林昭;後繼者們,還有王小波、艾未未、王荔蕻等等。他們勇敢無畏、自由無羈、幽默奔放,最不似卑劣醜陋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我願意成其同類。
——艾曉明
願作林昭及其後繼者們的同類,以一代人靈魂的救贖為己任,這就是艾曉明。這正是艾曉明:從博雅書齋到公共社會,從女權到人權,從珠三角到巴山蜀水,從社會焦點到民族痛點,多少年來一直以記錄為行動,不僅宣示自己拒絕沉默、而且引領一代人追魂林昭的艾曉明!
艾曉明,林昭式「最不似卑劣醜陋的中國人」的中國人!
筆者非筆會會員。獨立中文筆會林昭紀念獎,旨在表彰、獎掖與倡導逆境中的自由寫作精神。相信所有六屆林昭紀念獎獲獎者,各有坎坷,各有卓拔。然而毋庸置疑,提倡作家弘揚、、踐履林昭自由精神,自然前提與必然內蘊之一,是以林昭長夜歌哭與鐵窗嘯血為經典範本的;——林昭十四萬言書也確係後五四百年的精神極品;同樣毋庸置疑,林昭畢竟是人而不是神,因之,奮力廓清歷史重重迷霧,發掘出真實而非虛妄的林昭,豁顯出林昭「最不似卑劣醜陋的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與本相,對於林昭紀念獎設立乃至評判,實具基礎性重要必要。至少應為筆會治史評論諸君所重。
正是在這樣的期待中,傾力支持並始終與胡傑合作、在中山大學首映並不斷完善記錄片《追尋林昭的靈魂》;親自蒐集、整理、修訂、編輯出至宏至全篇目的《林昭文選》;奮力開拓、密切關注、力行深化林昭研究:致力靈魂救贖的同時,也一直為林昭傳播、林昭研究如此傾心盡力——這樣的艾曉明終於獲獎,是否林昭紀念獎完整本真意義上的新高度呢?!
至少筆者,一個林昭研究者,深心為此慶幸。
惜乎!筆會頒獎詞中,對作為林昭彰揚者、研究者的艾曉明的開拓奉獻竟未彰一詞!
當然,舉世更感念的是作為林昭追魂者的艾曉明!
感念她為中國公民社會的萌生和成長如此勇敢如此艱辛的記錄——
用記錄來行動——大公民人格與擔當
2003年,她介入孫志剛案和黃靜案,被《南風窗》雜誌授予「為了公共利益良知獎」,並同時被上海《東方女性》雜誌讀者投票選為「最有影響十大人物」之一;2005年9月,她開始觀察太石村罷免事件,對事件進程進行了文字與圖像記錄;2006年,在河南拍攝中原記事,記錄當地愛滋病患者如何在志願者的幫助下與當地政府博弈;2009年,完成記錄片《我們的娃娃》,記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學校和死難學生,以及孩子家長的維權之路。在這些年裡,她的影片代表作有《天堂花園》、《太石村》、《中原紀事》、《關愛之家》、《開往家鄉的列車》、《我們的娃娃》、《公民調查》、《花兒為甚麼這樣紅》等。
——第七屆林昭紀念獎頒獎詞 蔣亶文執筆
謝謝艾曉明遙遠的饋贈,終於有幸細細觀摩虎嘯猿啼之中血凝心聚的這一切:真實而嚴酷的當代影像記錄,崛立的人格,綿亙的公民抗爭與價值求索。是的,無非追魂林昭——無非《海鷗之歌》另一時代、另一波濤中的律動,無非普羅米修士之當代神殿竊火……
曾無數次面對老虎廟的記錄團隊。
只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攝錄者的艾曉明,是在張志新35祭現場。
那是張志新十週年祭之後僅有一次非主流純精英紀念。幾遭腰斬的第一時間,遙向荔蕻大姐呼助。於是清晨,一襲黑領黃紋灰毛衣的艾曉明,一臉倦容地揹負著沉重的攝錄包,與崔衛平、戴晴先後匆匆趕來「救場」。一如張志新弔唁簿上艾曉明所題:「 您美麗的眼睛照徹民族的靈魂!語言無法表達您的英勇,您承受的痛苦; 願今日的祭奠安慰您在天上的靈魂!」她是祭奠現場唯一的、始終的、敬業得片刻無休記錄者,卻抓緊現場佈置的些許空擋,為記錄片《我們的娃娃》採訪記錄了與會的杜光先生。那天,我親眼見證著艾曉明為一代人靈魂的救贖而記錄的孤獨與匆迫,勞瘁而昂揚,孱弱卻挺拔的胸腔裡,彷彿永遠激盪與燃燒著悲憫與擔當!後來海豚天天告訴我,在王荔蕻一審的溫榆河現場,她見證艾曉明攝錄得如此專注癡迷,踩污了一位國寶的鞋也毫無覺察,以致連連道歉仍遭惡意糾纏!
據說胡傑追尋林昭,常帶著妹妹作助手;海豚天天告訴我的艾曉明是孤身,我見到的艾曉明也是獨自一人搬裝攝錄,記得那天崔衛平抱起所有的菊花都走出了門,艾曉明還在電腦上忙乎存盤……
不由想嶺南中原、巴山蜀水之間,一個素面雲天、背囊沉重、風塵僕僕、踽踽獨行的婦女,誰敢信她是中山大學博士導啊?為價值求索海角天涯、奔波記錄,艾曉明何其孤獨勞頓?!她遭遇過多少橫眉、冷眼、不測與委屈?!
行者如此無疆
然而,深心更深處,我還是感覺——
艾曉明之成為艾曉明,似乎更在於她的那些與社會聚焦同步吶喊、直抒胸臆的文字,更在於激揚潛沉在焦點/痛點之中的她的良知、她的正氣、她的悲憫、她的理性、她的坦蕩,尤其她那林昭般的從不避遁、一馬前驅的公民擔當與號角般召喚著的抗爭…….
如果說艾曉明的光盤的每一面,都刻錄中國公民社會萌生和成長的艱難與不懈,那麼她的文字,一面是抗爭著的公民中國,另一面巍峨著她自己——
為胡傑記錄片首映感言的《林昭給我們的精神挑戰》;
為胡佳呼籲的《國家公敵或人民之友?—— 2008 年元旦感言》;
2011.4.4的《從張志新到艾未未》;
2011, 5.12艾曉明朗誦版《南都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
5.25的《穿透黑暗的凝視——看艾未未記錄片》;
掀起溫榆河審判圍觀潮的:《「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麗!」——想念王荔蕻》;
今年4.27病榻上的浩歌:《飛躍東師古》;
…………
焦點之直面,痛點之撕裂,心錄乃魂志、記錄即擔當:行者如此無疆。難道不正是這樣錚錚諄諄磊磊落落的文字,同步凝定時代苦難與公民抗爭之時,也凸顯出艾曉明遠遠前驅與拔萃於國內公知精英群落的大公民人格與擔當,在歷史斷面上協同支撐著民族精神的高度?!
在公民精神史與公民社會構建史上,這種轉型期幾乎每一歷史節點第一時間的大公民擔當文字,難道不比那些從容剪輯的藝術影像,更具即時而巨大的震撼、啟蒙、開拓與一代人靈魂救贖意義?
深心更深處,追魂林昭的行者如此無疆!
可惜鐵玫瑰園雙鵰兩度揭幕,艾曉明都遙在南方。獲獎的榮光時刻,無法找出一張追魂者與被追魂者的合影以彰傳承,以慰良知。
謹以此文祝賀艾曉明榮獲獨立中文筆會第七屆林昭紀念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