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中國科學大躍進?方程式可能有錯
【大紀元2012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中國大幅提高了科學研究的經費,而且現在的科學論文發表數量僅次於美國。不過,中國的科學進步是否真實還不一定。《路透社》對旅居西方的中國科學家的採訪,加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以及一些世界級科技機構的的數據可看出,對政治和文化自身的抑制在扼殺著中國的科學發展。身居中國的科學家與國際合作比較困難,許多中國科學家還是比較喜歡在西方受教育和生活。
《路透社》採訪了陳德亮(Deliang Chen ,音譯),他於80年代獲得獎學金赴德國研究後回中國待了幾年,隨後得到了瑞典的工作機會,他現在是哥德堡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他與中國科學界的關係相當密切,他擔任了六年的北京氣候中心科學主任,直到2008年。他表示,從純粹的科學角度來看,在中國工作很好,經費充裕。
不過他認為,中國的科學將在20年內超越美國的預測實在太過樂觀。從缺乏負擔得起的好學校,到惡劣的空氣和食品質量等因素,仍讓許多科學家卻步。更重要的是,中國對思想自由的敵視態度,以及要求順從當局,有損於科學進步。
「我認為這是真正的問題。」他表示,中國科學界的文化與歐洲和美國很不一樣,非常聽命政府,而這在科學界並不好。
英國皇家學會2011年出版的全球科學景觀報告發現,1978到2006年間留學海外的106萬中國人有70%沒有回國。科學家說,這個比例已經下降,不過估計還有一半留在海外。
北京正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中共政府於2008年創立的千人計劃,已經吸引了600名海外華人及外國學者到中國工作。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不過所有這些計畫的最大的挑戰是吸引人才「永久」留在中國,陳認為,「這不只是薪水問題。」
經合組織估計,與十年前的300億美元相比,現在中國一年花費約1540億美元於研究發展,最近幾年加速增加。這個數字仍只是歐盟3000億美元的一半,與美國的4000億元比也是相形見絀。
這種投資已開始產生效果。根據英國國家科學院皇家學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越英國成為科學研究報告的第二大產出國,而且最快明年就會超過美國。
專利申請數量也激增。根據自美國商標和專利局的數據,2009年中國在美國註冊了1,655件專利,比1989年的52件及1999年的90件大幅躍升。經合組織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大學的博士畢業生當中,專攻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比例超過55%,與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最佳表現不相上下。
中國的科學家發表論文還有豐厚的獎勵 ,如果論文獲得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可獲得相當於好幾年的工資 , 西方的中國科學家認為這會造成研究工作偏向數量而不是質量,導致了諸多剽竊和偽造數據的醜聞。
目前,中國科學家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這類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仍然遠遠落後西方。
根據經合組織收集的數據,中國在2009年產出了28萬5,000份研究論文。相當於每1000人約0.2篇。而只有0.05%的論文能在頂級期刊上發表。
相比之下,美國發表了47萬3,000篇論文,相當於每1000人1.6篇。其中一半以上刊登於頂尖期刊。英國的數字很亮眼,有13萬4,000篇,等於是每1000人2篇,半數以上刊登於頂尖期刊。小小的瑞士每年的研發支出約105億美元,每1000人產出4篇,半數以上於頂級期刊刊登。
全球來看,發表研究論文表現最好的50所大學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其中,40家大學在美國,佔壓倒性優勢。而中國有6所大學在毒理和藥物學領域排上前50名,此外,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工程和化學也名列最佳。
環境科學家宮鵬(Peng Gong,)任職於北京清華大學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兩所大學。今年一月,他在《自然》期刊上撰文指稱,中國抑制好奇心和不鼓勵共同研究的環境有損於科技研究。
(責任編輯﹕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