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太原客犬 智勇義全
清朝順治丙申年的秋天,有一個太原的客商,從南方經商返回,騎著一頭驢,袋子裡裝著五、六百兩銀子。經過中牟縣境(河南省中部),在路邊休息。
這時,有個年輕人,扛著一根棍子過來,上面綁著一條狗,也在路邊休息。這條狗朝著客商咿啞叫喚,好像盼著他能相救,客商便把牠買下放生。
那個年輕人,看到客商的錢袋很重,就悄悄跟在他的後面,到了僻靜之處,用棍子將他打死,把屍體拖到小橋水邊,用沙子和蘆葦蓋上,背著錢袋而去。
這條狗看到客商被害死,就悄悄跟著年輕的凶犯,到了他家門前,用前爪做了記號。然後前往縣城,正好趕上縣令升堂,衙門裡非常肅靜。這條狗直接跑到縣令的前面,蹲坐在地上哀叫,像是在哀哭,又像在訴說什麼,別人趕牠也不走。縣令問道:「你有什麼冤屈嗎?我派個衙役跟你去。」狗點上頭,領著衙役出去,到了客商被害死的地方,對著水邊吠叫。衙役掀開蘆葦,發現屍體,回去報了案,可是並不知道凶手是誰。
這條狗又來到縣衙,還像上次一樣哀叫。縣令說:「你知道兇手是誰嗎?我再派衙役跟你去。」狗又出了縣衙,縣令派了幾個衙役,跟在牠後面。走了二十多里,來到一個偏僻的村莊,這條狗直接闖入一戶人家,遇到一個年輕人,跳上去咬住他的手臂,他的衣服被撕開,血流了出來。衙役把他綁起來,押回縣衙,他供認了殺害客商的罪狀。審問他搶去的銀兩,還在他的家裡,就派人到他家裡去收繳,在錢袋中找到一個小本,從小本中,知道了客商的住址和姓名。縣令判處這個年輕凶犯死刑,以抵償命債,並把搶去的銀兩,沒收歸公。
這條狗,又來到縣令面前,吠叫不已。縣令想:「這個客商雖然已死了,他的家人還在,這袋銀兩,應該歸誰呢?這條狗這麼吠叫,是不是因為這件事呢?」於是又派衙役,前往太原,這條狗也跟著一起去。到了客商家,他的家裡人,這時才知道客商已經死去,又知道銀兩還在,感到非常悲傷。客商有個兒子,便收拾行裝跟隨衙役一起前來。這時凶犯已病死在獄中,縣令派人把客商的錢袋取來,驗收後就交給了他的兒子。這條狗仍然跟著客商的兒子,一路護送客商的棺柩返鄉。牠來回往返數千里,一路上吃飯住宿,與平常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原作者評論說:人根據各種跡象作出正確的決斷,需要有很高的智謀。而冷靜觀察,等待時機,則需要有很強的忍耐力。面對突然出現的災禍,慌亂震驚,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是缺乏智謀。忍不住憤怒的情緒,為道義而慷慨赴難,然而謀劃不周,志願雖誠仍無濟於事,這是缺乏忍耐。所以說:成就一番大事很難。假如這條狗在凶犯殺害客商的時候,就張開牙齒奮力與他搏鬥,即使死於大棒之下,也絕不退縮,可謂英勇壯烈。然而對已經死去的客商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若是牠滿懷悲痛,立刻前往官府哀呼控告,卻並不知道凶犯的住所,縱使當政者能夠垂憐聽察,可荒郊曠野之中,到哪裡去追捕凶手?冤屈雖然得以申訴,凶犯卻依舊無法抓捕。只有深懷復仇之志,而不突然使凶手受到驚嚇。雖知縣府可以申訴,但卻暫且忍耐等待時機。悄悄跟踪凶手,探明住處,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再去報官申訴。直到仇人落入法網,然後猛撲上去憤怒地撕咬。因此凶手終被抓捕,銀兩終被追還,太原家人的音訊可以送到,客商棺柩得以返回故里。其謀劃貴在周密沉穩,不必立刻就含憤相拼,而是務必使自己的一片忠心,最終完成復仇的重任。這是古代俠客荊軻、聶政所未能深慮,張良、豫讓等人,所沒有成功,而這條狗卻最終做到了。並不僅僅是牠吠叫申訴於縣衙,奔走於數千里之外的奇特與豪壯!
哪個人不懷有忠心,可是遇到種種不利情況便會改變。哪個人不具備才能,可是面對突發事件便會慌亂。所以智謀應更為深廣,勇毅要更加沉著,以此來應對天下萬事,還有什麼不能成功的呢?我既為商人遇難而感到悲痛,又羨慕他有這樣一條狗而為人所不能及。
讚語:一頓飯尚且要報答,何況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公庭申訴何足為奇,送葬和誅凶全部完畢。復仇要果敢堅定,謀劃要細緻縝密。雖然不是堂堂男兒,作犬也一樣不辱使命。
詩曰:
橋畔深蘆哭旅魂,待誰申雪犬鳴冤。
扶棺萬疊雲山外,一路悲隨到太原。@*
(出自徐仲光《義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