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優質茶專區 生產在地好茶
【大紀元2012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專題報導)台灣茶葉深受國人喜愛,愛好者從年輕族群到老年的都有。農委會正推廣「優質茶專區」,不僅將茶農及茶工廠整合在一起,也顧及安全衛生與茶葉品質,此外,農委會研發的「茶葉香水」,也將問世。
農委會農糧署茶葉改良場長陳右人表示,早期茶葉是自製自銷時代,也就是說,茶農需要設置茶工廠製造茶葉,成本過高。一般茶農生產規模小,對於市場了解度不高,通路也相對困難,再者茶是屬於輕新發酵茶葉,經發酵茶葉製程中易受環境影響,品質相對不穩定,價格也會受影響。考慮到以上諸多原因,農委會因此推出「茶葉廠農合作」。
他進一步說明,輔導製茶廠與茶農合作建立農工合作體制,控管製茶工廠的安全性及衛生品質,輔導茶農的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等,包括由製茶廠統一購置農藥,督導茶農使用以落實共同防治,生產安全、優質茶品。
早期稱為「茶葉廠農合作」,現在進化到優質茶專區,陳右人指出,是持續茶葉廠農合作計畫,再透過優質茶專區推動生產「標準化、品牌化及精緻化」茶品,建立以產製銷一體的營運機制,所生產的皆是在地衛生安全的優質好茶,民眾可選購品茗,將來還會再做改善,可能把這類工廠、產銷履歷、有機茶認證等進一 步整合成台灣品牌,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改進。
農糧署表示,2010年設置5處170公頃,去年擴大輔導成立12處192公頃,包括有嘉茗茶園、吉林茶園、龍芳茶園等12處,茶生產專區藉由營運主體去督導契作茶農、製茶廠依「茶葉良好農業規範(TGAP)」進行茶葉生產、加工,專區茶葉全數由營運主體依品質分級保價收購,產製真正的台灣優質好茶。
台灣茶葉未來發展及願景
陳右人說,國人認為台茶受到越南、中國大陸、泰國及印尼的外來茶葉衝擊,另外國人也認為進口茶葉危害到國產茶葉。事實上,進口茶葉大部分是做加工用,像是罐裝茶飲料、泡沫紅茶。每年進口3千多噸,實際上同類茶出口大約800、900噸,出口到大陸約一千多噸,外來遊客伴手禮也有3、4千噸,台灣茶葉還是有進出口。
另外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度國民收入提高,飲茶量大增,印度茶葉出口量逐漸減少;中國大陸每年生產10萬噸茶葉,但大部分是陸人自行喝掉,預期再過幾年,大陸的出口要篩檢,將慢慢轉變成進口國。在以上這樣的趨勢下,台灣還滿有希望。
他指出,國內茶葉有另一個隱憂,就是數量不足以消費,引發進口壓力,目前政府積極鼓勵茶農生產,進而達到產銷平衡狀態,抑止進口壓力。
茶葉香水將問世
茶改場也持續發展茶葉新產品,增加附加價值,陳右人透露,也許再過不久,消費者就可以買到「茶葉香水」,他說,喝茶時會聞到茶葉的香氣,茶在製造過程中因為需要加熱,導致有很多更好的香氣散發掉了。
目前,陳右人說,正透過研究,讓香氣回收回來,製成茶葉香水,到時候會技轉給廠商;也正研究特殊方法不用藥品或是利用萃取物,製造低咖啡因的茶,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喝茶樂趣。此外,還將整合台灣茶葉及休閒文化,觀賞茶園、喝好茶及買好茶。◇
小綠葉蟬立功 蜜香紅茶登世界舞台
說到紅茶,一定會想到現在正夯的「淡定紅茶」,此外,「蜜香紅茶」也不可不知,該紅茶可是為台灣爭光過!研發蜜香紅茶的正是嘉茗茶園負責人高肇昫,早年在台北打拼,1980年開始在花蓮縣瑞穗鄉種植茶葉,沒想到卻打造出茶葉王國,多次勇奪「蜜香紅茶」世界金牌獎。
高肇昫與妻子粘筱燕倆人,在1978年返鄉創業,他們先存5萬元購買了一甲山坡地,曾種過甘蔗、香茅、花生等等,可是都沒有很好的收成,後來由於土壤、氣候都相當適合,1980年他們改種茶樹,從門外漢起家,後來在茶業界闖出一片天。
粘筱燕表示,目前茶葉有6種品種,11種特色茶,將製法改變就可以做更多特色茶。而每一種茶都有獨特的風味,消費者也都可以接受,而在過程中,他們曾遇到很多困難,從技術上不斷摸索。
害蟲變功臣
據了解,蜜香紅茶的祕密武器是「小綠葉蟬」,過去小綠葉蟬是烏龍、包種等茶的「害蟲」,農民還得用藥殺蟲;而改種蜜香紅茶後,小綠葉蟬咬過的茶樹卻會發生化學變化,讓採收下的茶菁散發果蜜香,可以完全免施藥。
無毒農藥業 找回生態平衡
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者不只講求口感,更要求健康、衛生和安全,雖然嘉茗茶園的茶製品早已通過吉園圃的無農藥殘留認證,消費者還是認為未使用過任何化學藥品才最讓人放心,高肇昫因而加入了無毒農藥業。他表示,因完全不能噴農藥,肥料也只能使用檢驗合格的植物性有機肥,多年下來,由於茶園不受任何化學藥物污染,生態漸平衡,小綠葉蟬及各式昆蟲各居其所,產量也日趨穩定。
嘉茗茶園也參加了「優質茶專區」,成果非常好,茶農們也都想跟進;優質茶專業區也是對茶農的鼓勵,茶農是走在最前端,一定要做出讓消費者喝到健康又安心的優質茶。◇
(責任編輯:趙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