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性和肢體運動能讓大腦忙碌起來,戒除壞習慣!
建立新的替代路線,降低上癮程度
伏隔核──也就是報償中心──是我們的「快樂中樞」(pleasure center),可以提供腦部必要的學習動機,讓我們取得自己喜歡、想要或需要的東西。
所有會讓人成癮的事物,例如酒精、咖啡因、尼古丁、毒品、性、碳水化合物、賭博、電玩、購物、高風險活動,都能提升伏隔核的多巴胺濃度:性愛可以提升五○%到一○○%,古柯鹼則能讓多巴胺濃度激增到三○○%、甚至八○○%之多!
成癮之所以難以擺脫,是因為報償系統失控。
當報償中心的多巴胺讓我們對藥物或行為產生興趣,前額葉皮質區就會指示海馬回鉅細靡遺地記住當時的情境與感覺。
假如你無法抗拒的是油炸食物,大腦就會把炸雞的香味跟炸雞連鎖店的企業標誌顏色連結在一起,以後每當你吃這家連鎖店的炸雞時,這些連結就會繼續強化,我們的習慣就是這麼養成的。
一般說來,當我們學習某件事情時,神經連結會保持穩定,多巴胺則隨著時間逐漸減少;如果上了癮,尤其是毒癮,多巴胺就會在系統裡氾濫,強迫記憶形成。
我們可以把成癮理解成大腦學某件事學得太好了,以至於讓基底核落入一種自動導航的惡性循環:每當你聞到炸雞的味道,前額葉皮質區(它的職責之一是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做權衡,決定是否要壓抑可能會造成傷害的行為)就會克制不住你的行動,即使你心裡知道不可以一直吃。
那麼,如何解決成癮問題?
二○○四年英國倫敦研究顯示,就算是十分鐘的運動也能減少對酒精的渴望。研究人員將四十位剛完成住院解毒治療的酒癮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從事十分鐘中度激烈的健身車運動,另一組從事輕度的健身車運動,隔天再互相交換;結果他們發現,運動較激烈的那一組對酒精的渴望明顯減少,這是因為規律性和肢體活動能讓大腦忙碌起來,重新指示基底核連結到另一個反射替代行為,轉而注意癮習以外的事物。
在治療方面,運動會迫使成癮者適應新的刺激,進而讓自己認識並重視健康的替代情境。它是一種「活動依賴學習」,雖然也許無法提供古柯鹼般的快感,但可以注入更廣大的愉悅感,隨著時間愈久,自動形成一股渴望。
在預防方面,運動會藉由牽動大腦更原始的作業區域,實際激發出行動的渴望。運動可以在連結過度損耗的腦細胞並尋求補救措施時,建立起新的替代路線。這股愉悅感是怎麼來的呢?
一九九○年代初期,科學家發現了名為內生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生成於體內、可以發揮類似大麻的效果。
當我們運動時,身體和大腦會開始製造內生性大麻素,經由血液的輸送啟動脊髓裡的受體,阻止疼痛訊號進入腦部(這與嗎啡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也會進入報償系統和前額葉皮質區,直接影響多巴胺。
當內生性大麻素的受體受到強烈啟動,會產生有如吸大麻一般的欣快感,並加入腦內啡的行列,成為身體的強效止痛藥。
如果運動能對大腦發揮類似毒品的功效,那麼你或許會想,會不會有成癮的顧慮?答案是:會,但就算運動真的變成一種依賴,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超級馬拉松選手狄恩.卡內西斯(Dean Karnazes)就是一個非常依賴運動的例子。三十歲生日那天,他在酒吧裡喝得醉醺醺,腳步踉蹌地回到家,在那一刻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他抓起一雙舊慢跑鞋,在黑夜裡跑了四十八公里。
他也曾不眠不休連跑五百六十公里,四十四歲這年,因為完成了連續五十天跑完五十場馬拉松的驚人之舉,接受許多電視節目及無數雜誌的專訪。
過去這十五年來,他沒做運動的最長紀錄是三天。卡內西斯回憶道:「我那時得了流感,很不舒服,但我後來告訴自己,管他的,我就是非跑不可。」這也證明了他的免疫系統有多強。
卡內西斯建立一個以跑步為中心的生活模式,雖然沒有規定一星期跑多遠,但他說他平均會跑一百一十到一百四十公里,一天跑三到四小時左右。
換句話說,他一天的運動量比多數美國人一星期的運動量還大。除了花大量的時間運動,他還在一家「財星五百大」的企業裡做了十幾年朝九晚五的工作,後來當上一家天然零食公司的總裁,最近則轉換跑道,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和作家。
他有兩個分別為九歲和十一歲的小孩,每天要哄他們上床睡覺、接送他們上下學。他通常會睡四、五個小時,然後在凌晨三點起床,趁孩子上學前跑步。
他說:「也許有一○%到二○%的時間,我會認為運動是一種癮,我真正渴望的是運動過後的那股狂喜和滿足感,它讓我覺得完整。而且,最讓我心癢的是我無法運動的時候,如果我去旅行或者開了一整天的會,就會感覺它拉扯著我,渾身都不對勁!那幾乎是一種被困住的感覺,後來我才明白我的身體需要動。」@(待續)
摘編自 《聰明學習靠運動!運動改造大腦,讓IQ高、EQ好的關鍵密碼》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