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新:雷人雷語的高法副院長是法盲還是傀儡?

佟新

【大紀元2012年05月21日訊】中國大陸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軍近年來的雷人雷語很雷國人:到重慶訪問時公開支持薄熙來黑打甜菊,就李莊案大談程序如何正義;曾與全國人大唱反調,說醉駕情節輕微可以不負刑事責任;近期又在全國法院高中級法院副院長輪訓班上指責為震驚全國的幾樁冤案如北海案、貴陽案和常熟案進行公正辯護的律師為「無良律師」、「胡說八道」、「鬧庭」等。

張副院長指責正義律師的言論一出,大陸律師界旋即像炸了鍋一般,表示要直接起訴和要求他引咎辭職的呼聲不絕於耳。也有網友表示擔憂,莫非又要翻案抓人,法院又要判律師有罪?

張副院長的此番言論的確讓人匪夷所思。重慶事件之後,許多位高權重的政治明星,哪怕是血債派的狂人,看到血債派的掌門人大勢已去,未來岌岌可危,都紛紛向胡溫一邊「站隊」,「表忠心」或「示好」,尤其在近期陳光誠事件直指以周永康為首的政法委的罪惡,海內外「法辦周永康」的正義呼聲不絕於耳之際,周永康政法委屬下的最高法院副院長為何能如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不得不使人猜測:張軍要麼是法盲,要麼是傀儡。

有篇網文《最高法院大法官張軍為何那麼水?》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這位作者自述深陷冤獄中時,無事可幹,每天讀報,也沒其它報紙,只有《法制日報》相伴,在其中讀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大法官的幾篇文章,發現「官腔官調,觀念陳腐,文筆如同殭屍,讀後就覺得這大法官怎麼這麼水?這麼糙?」此作者現已出獄,在獲悉張大法官居然主張驅逐律師,引得天下律師憤怒聲討時,不禁發出了「這大法官哪像個法官?倒像個黨棍。」的感慨。

張軍像個黨棍,絕對沒錯。但要更準確的說,他當屬血債派的末日傀儡,在中國巨變就在眼前的時刻,除非他還要選擇為血債派作最後的拚死一搏?

姑且只以廣西北海案為例。在北海市的故意傷害致死案件中,涉案被告的四名辯護律師在去年9月26日出庭辯護,律師認為被告遭到了刑訊逼供後認罪,被告冤枉。隨後律師被指觸犯妨害作證罪失去了人身自由,其中楊在新律師被逮捕,這是繼重慶「律師造假門李莊案」之後,再一次震驚司法界的案子。隨後楊金柱、陳光武、朱明勇、周澤、徐天明、楊學林、張凱、王興等一批大陸知名的精英律師組成北海律師團全面介入此案,並在全國範圍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圍觀運動。正是這些律師被張大法官斥責為「無良律師」、「胡說八道」、「鬧庭」等。

應該說,北海案、貴陽案和常熟案均是當初薄熙來治下李莊案的翻版。薄熙來當初是要用李莊案來震懾司法界,震懾律師,通過放出信號,說龔剛模有罪,威懾誰敢為他作無罪辯護,就有可能是李莊的下場。的確,在李莊案以後,代理重慶涉黑官司的律師都變得噤若寒蟬。

如果再往前推,李莊案是如高智晟式的辯護律師為法輪功學員進行辯護而被判入獄的翻版。因為江澤民從一開始迫害法輪功就是違法的,這不僅因為中國憲法規定中國人都有言論和信仰自由,而是中國的法律從來都沒有關於法輪功是邪教的法律條文,江澤民集團迫害法輪功走的是一條利用公權力對法輪功修煉者進行非法打擊的路,為此,就採取種種流氓措施不准律師為法輪功學員進行辯護。

也許令張大法官萬萬沒想到的是,今非昔比了。在張大法官本次放言斥責律師之後,北海案和貴陽案中均擔任第一被告的辯護律師楊金柱表示,張軍副院長已經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準備發表致張軍的公開信,要求與其進行一對一的公開辯論,看到底是誰在胡說八道?還將在適當時候向北京市中級法院對張軍副院長提起名譽權侵權訴訟;著名維權律師張凱也打算提告,他透露,現已有三位律師公開表示願意為名譽受損的律師當代理律師,依法起訴張軍;北京著名周澤律師表示,自己作為北海案、貴陽案的參與者,對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軍將兩案中律師的依法抗爭定性為「律師鬧庭」感到十分憤慨,將保留追究張軍名譽侵權的責任。

其實,律師界非常清楚,中國的動亂之源是政法委管轄的系統。由於沒有監管,權力無限膨脹,導致整個公檢法系統道德低下,法律真空,甚至喪盡天良。令人髮指的是,13年來,江系控制的中共政法委充當了迫害法輪功的急先鋒,盜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犯下了這個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邪惡。多年來,中共一遇到民眾反抗而無法控制局面時,政法委就栽贓「法輪功」,隨後就可以按照對付法輪功的方式來對付其他民眾,一旦扣上「法輪功」的帽子,中共就可不按理出牌,動用一切專制手段喪心病狂的鎮壓。自中共迫害法輪功以來,「昔日土匪在深山,今日土匪在公安」,激起法輪功群體以外的民眾上訪潮洶湧澎湃,中共也瀕臨解體的邊緣。

不知張大法官是否知曉,廣大的中國民眾,都已經清醒地意識到:血債派不除,國將無寧日。正邪自古等冰炭,血債派即將被清算,無論貧富貴賤,無論官職高低,現在到了每個中國人作出正義選擇的時候了。

相關新聞
台陸委會:世人應認清中共擴張軍備真面目
游盈隆:中共擴張軍備主要目標是台灣
江西高法副院長枉法辦案玩慘億萬富豪
李野:最高法院院長語不驚人死不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