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無中生有」的故事
現在的娛樂圈,經常今天出了哪個明星的緋聞,明天哪個明星又有了甚麼話題。有些藝人對消息嗤之以鼻,說是「無中生有」的事。也有的人欲語還休,深怕一個應對不當,新聞越炒越熱,乾脆來個無聲對有聲,冷處理。其中,當然也不乏刻意放消息策略性地炒作話題,畢竟明星需要名氣,名氣需要新聞來造勢。
其實對於演藝界利用花邊新聞來炒作的情況,也不必太過驚訝。古代三十六計中,即有一計「無中生有」,藝人的經紀公司不過是運用古人所流傳下來的智慧而已。
張巡夜吊草人︰獲箭數萬,大敗令狐潮
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無中生有」妙計的典範,而唐代的張巡把「無中生有」之計發揮得最是淋漓盡致。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派令狐潮率領四萬人馬圍攻雍丘城,守城的張巡只有二、三千人的軍隊固守這座孤城,敵眾我寡,更糟的是城中箭枝越來越少。於是,張巡仿效三國時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下令搜集秸草,紮成千餘個草人,將草人披上黑衣,在夜晚用繩子順著城牆放下去。夜幕之中,令狐潮以為張巡要趁夜出兵偷襲,急命部隊萬箭齊發。
一時間,箭如雨下,於是,張巡輕易獲箭數萬。第二天夜晚,張巡又從城上往下吊草人。此回,令狐潮的軍隊卻大笑,不發一箭。張巡見狀,就換上五百名勇士,迅速潛入敵營,打得令狐潮敗退十餘里。這就是兵法中的「無中生有」之計。
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楊過︰「黯然消魂掌」也有「無中生有」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可能從這裡得到靈感,筆下的楊過自創的「黯然消魂掌」中也有一招「無中生有」──「從絕無半點防禦姿式,突然間手足齊動,左掌右袖、雙足頭錘、連得胸背腰腹盡皆有招式發出,無一不足傷敵。」這自然是小說家的幻想之言,但也算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想像。可惜現實中,並未真有此等武術招式。
在傳統文化中,簡易的語言背後可能都有深刻的內涵。關於「有」、「無」,老子可能是講得最早,也是講得最玄的。
他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也就是在天地發生之前,就是「無」;而從「有」中,則生出了萬物。意思是:天地從「無」中來,萬物從「有」中生。「無中生有」可說是老子「宇宙萬物的發生學說」。
盤古開天闢地︰天地「無」中來,萬物「有」中生
我們都知道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在天地開闢之前,宇宙混沌像一個大雞蛋,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甚麼都沒有。盤古出生其中,後來,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於是輕的清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濁氣往下沉,就成了地。天和地分開了。而盤古死後,身體又變成日、月、星星、山川、風雷。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萬物欣欣向榮起來,才有了現在這個鳥語花香的美麗世界。
宇宙的混沌就是「無」,天地從混沌中區分;那麼,盤古就該是老子說的「有」了。問題是這種觀點是如小說家的幻想之言呢,還是某種真理探索的結果?
老子又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他說,如果人能常「無」,就能不斷地往微觀、更微觀中去發現;而如果能常「有」,就能往更大、更宏觀的範圍去觀測,說不定就能看清楚整個盤古呢!這就是老子的研究方法。
佛家講「空」,道家講「無」。老子提出了他的理論,也提出了他的研究方法,顯然不是隨意發表一些哲思而已。
問題是人怎麼才能「無」?又是怎麼「有」的?這也許就是道家修煉不輕易傳出的精華所在了!
--轉載自《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