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蔡和穎台北15日電)新聞局將步入歷史,行政院長陳(沖)今天在惜別會回憶,自己曾考取國際新聞人員,後來雖選擇金融界,但仍尊敬新聞局的金字招牌,盼組改後金字招牌能一分為三,發光發熱。
新聞局於民國36年5月2日成立於南京,配合政府組織改造,將於5月20日走入歷史;上午舉辦惜別會,總統馬英九、陳(沖)、現任新聞局長楊永明及歷任局長出席,共同回顧新聞局一甲子的歲月。
新聞局自創局元老董顯光起,歷任局長共28名,今天有11名現身祝福,包括在民國60年代擔任局長錢復、丁懋時,70年代的張京育、邵玉銘,80年代的趙怡,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的新聞局長蘇正平、黃輝珍、林佳龍,以及馬總統任內上任的蘇俊賓、江啟臣和最後一任局長楊永明,眾局長合影留念,寫下歷史一頁。
陳(沖)致詞時說,新聞局是閃亮的金字招牌,30多年前他當銀行科長時,看到新聞局招考國際新聞人員,他前往報考,並且考取;雖然後來還是決定回到金融界,但不影響他對新聞局這塊金字招牌的尊敬。
陳(沖)說,新聞局即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會繼續在外交部、文化部及行政院本部發言人室發揮功能,並盼外交部接納新聞局人員,共同努力,讓1塊金字招牌變成3塊。
陳(沖)會後受訪時表示,他對金融比較熟悉,新聞需要很大的學問,他雖考過相當於高考的特考,但覺得自己還是不足,因此當年選擇留在金融界。
楊永明致詞時則說,新聞局完成階段性歷史任務,所屬業務將分別併入文化部、外交部及行政院,5月20日這天雖是新聞局的結束,但也是力量的擴散、業務的新生。
楊永明說,在超過一甲子的歲月中,新聞局與中華民國一同見證歷史,包括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宣布解嚴、首度總統民選等;並創立電影分級制度,補助國片,舉辦金馬獎、金曲獎等影視及出版產業的指標活動,在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楊永明也介紹新聞局局史專書「璀璨65~行政院新聞局的人與事」,是因應政府組改,新聞局人員合作呈現新聞局自成立以來對國家發展與傳播事業的貢獻,內容包括新聞局歷史沿革、歷任28名局長的訪談、新聞局各處室介紹及大事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