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8日電)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計畫赴日本展出,故宮院長周功鑫說,故宮文物赴海外展出,一定要確保文物不會毀損,曾複製「鬥彩雞缸杯」瓷器從2樓往下丟,測試打包是否安全。
日本國會參議院去年通過「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案」,未來在日本公開展出的海外美術品,禁止扣押處分。這項法令為故宮文物借展鋪路,保障文物到日本借展,文物不會遭到扣押。
事實上故宮文物赴海外展出可追溯至1935年,當時國民政府一邊南遷,同時故宮文物也首次出國參加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行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之後在1940年故宮文物也曾赴俄國;1961年赴美國華盛頓、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及舊金山等5大城市博物館展出,為期253天。
但1971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故宮文物從1973年赴韓國漢城參加「中國博覽會」後,直到1992年為了參展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探險時代的藝術」文物展覽會,當時因美國聯邦公報上面的一項條款,「凡是符合美國人民利益,從國外來的藝術品或是展品,在展出期間不受司法干擾」,在這個基礎下發展出「司法免扣押」,保障故宮文物赴海外展出不會被扣留。
周功鑫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1992年赴美展出對故宮而言是一項重大突破,也因為有「司法免扣押」的保障,讓一直希望借故宮文物的法國和德國,也相繼通過司法免扣押,讓故宮文物在1996年以「中華瑰寶」為題於美國巡迴展覽、1999年在法國巴黎展出「帝國的回憶」、2003年以「天子之寶」為題在德國柏林、波昂兩地展出。
周功鑫回想,早年由於故宮對文物赴海外展出經驗不足,對於該如何打包文物、運送等,毫無概念,為了要確保文物在運送過程不會受損,還曾以1比1複製一個明朝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經過特殊的包裝後,為了檢測運送過程中文物不會毀壞,周功鑫說,「當時還把這個複製的雞缸杯從2樓往1樓丟」,確認不會毀損後,才放心文物可以運送海外。
周功鑫也表示,故宮很專業,所有專業都是防止萬一,從包裝到佈展都要非常詳細,一件文物從庫房拿出來到包裝、維護到運送,甚至是借展地點的環境安全等,都經過詳細的考量,故宮文物歷經多次的外借,「從沒有一次毀損文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