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基因改造滅種黑幕:奇怪的交易

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前 言

二○○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美國前總統布希(Bush)提出一項運用基因改造食品進行援助的案子:終結非洲饑餓行動(Initiative to End Hunger in Africa)。

他同時指責歐洲對於這類食品「毫無根據且不科學的恐懼」,阻礙了終止饑餓問題的相關努力。

布希相信基因改造食品是獲得更大產量、增加美國出口金額,以及創造更美好世界的關鍵。

這可不是什麼新的論調,歷屆美國總統一直以來都傳承這樣的說法,並藉著新聞報導和產業廣告傳遞給美國人民。

這個訊息是屬於一項由決心掌控世界糧食供應的企業所精心設計整體規畫的一部分。

我們從一九九九年一月的生物科技產業會議可以看出端倪,當時亞瑟安達信顧問集團(Arthur Anderson Consulting Group)的代表解釋了他們是如何協助孟山都公司建立那樣的計畫。

首先,他們先問孟山都公司,在他們的理想中,十五到二十年後的未來是什麼模樣。孟山都的高層描繪出一個商業種子百分之百都是基因改造且擁有專利權的世界。

於是亞瑟安達信顧問集團便開始以這樣的目標反推回來,發展出能夠達成該目標的策略與手段。

他們向孟山都提出要想在一個沒有天然種子的世界裡獲得產業主導地位時,所需進行的步驟與程序。

想完成這個計畫,不可或缺的是孟山都對於政府的影響力,因為政府的角色能夠向全世界推廣新科技,同時能協助讓糧食商品在反對的阻力出現之前盡速上市。

一名生物科技顧問後來這麼說:「該產業的期望是,隨著時間推移市場會呈現氾濫的狀態,而你卻束手無策。最後只能選擇屈服。」

這種征服行動所期望的速度,是由某場會議上來自另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演說者揭露出來。

他展示了顯現天然種子逐年減少的圖表,預計在五年之內,大約百分之九十五的所有種子都會是基因改造過的。

就在某些聽眾認為這是一種對於大自然不敬與傲慢的行徑而感到驚嚇的同時,對生物科技產業來說這可是門好生意。

他們的態度,在孟山都公司廣告的一段文字中可說是展露無遺:「為此你就可以了解,大自然製作的食物與人類製作的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唯一不真實的只有介於兩者之間的那條線而已。」

為了實行他們的策略,生物科技公司必須要掌控種子,因此他們展開了毫無節制的收購行動,將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三的種子公司納入自己名下。

孟山都的確登上了主導位置,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一的基因改造食品市場。不過這個產業仍未達成他們轉變天然種子供應的規畫。

與該產業認為這些食品安全無虞且更加優良理念不同的全世界公民們,並不是「只能選擇屈服」。

廣布各地對於基因改造食品的反對聲浪形成了一場全球大對決。美國基因改造玉米和黃豆的出口量雙雙下降,連面臨饑荒的非洲國家也不願意接受這類農作物的援助。

孟山都公司在財務上出現窘境,極度渴望開闢新的市場。美國政府相信來自歐盟(European Union, EU)的抵制是最主要的阻礙,因此決心要加以改變。

二○○三年五月十三日,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提出異議,控訴歐盟針對基因改造食品的限制性政策違反了國際協定。

就在提出異議的當天,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羅勃‧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宣布:「絕大多數的科學研究結果顯示,生物科技食品不僅安全而且很健康。」

打從一開始該產業就抱持這樣的論調,也是他們整體規畫基礎、世界貿易組織異議提案,以及總統選舉終結饑餓主軸的主要假設。只不過,那並不正確。

接下來的幾章要揭露的是,這些食品之所以能夠上市,全是產業影響造成的結果,而不是真正的科學。

此外,要是絕大多數科學研究真的有得出任何結論,那會是這些食品原本就不應該獲得認可。

正如該產業的計畫規模龐大到驚人的地步,他們扭曲事實及掩飾的手段也同樣駭人聽聞。

雖然在本書所揭露政府與企業謀略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冒險小說,但基因改造食品產生的影響是個人的。

大部分居住在北美的人口,每一餐都在食用它們。這些章節內容不僅顛覆美國說這類食品很安全的立場,還告訴你能夠做些什麼來保護你自己與家人的步驟。

奇怪的交易

為了回應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羅勃‧佐立克針對歐盟在基因改造食品所持立場的攻擊性言論,歐洲發展委員會主席(European Development Commissioner)波爾‧尼爾森(Poul Nielson)說:「這是一次很奇怪的討論,非常奇怪。我們就快要受不了了,很想告訴美國人,我會提出一項交易,以建立一個更正常的局面。」

「這項交易是:如果美國人不再抹黑我們,我們就不再爆他們的料。」@(待續)

摘編自 《欺騙的種子:揭發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 臉譜出版社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