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日電)中南部不少農地遭重金屬污染,農委會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瑞進已完成具環境適應性的在地烏來杜鵑有性繁殖術,規劃今年做吸附研究,明年投入農地復育。
好的企劃必結合具體可行的研究方案,特生中心從今(101)年起將延伸台灣原生「烏來杜鵑」實生苗的研究至中南部受重金屬污染的農地上,展開一場自然力的復育計畫。明年起,彰化、雲林、嘉義、高雄等地受污染農地,可望伴隨烏來杜鵑的復育有成,齊獲重生。
林瑞進指出,因應建設的推動,民國73年翡翠水庫完工後,當地原生種的烏來杜鵑被淹沒,不復存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81年成立後,費時1到2年,就完成無性繁殖的扦插培育研究,選擇中心的低海拔試驗站「台中市和平區自由里烏石坑」成立烏來杜鵑種原保存園,讓此本地花卉得以存續。
花卉種原研究至此未歇,林瑞進側重植物的環境適應性,無性繁殖雖對母株基因的保存度較高,但畢竟是經由貼近自然方式繁衍的生命具適應力。林瑞進說,於是他從95年起著手進行烏來杜鵑的實生苗研究,去(100)年已完成,經此種有性繁殖術繁衍的杜鵑基因重新組合、差異性較大,更適應環境、具生命力。
接著,林瑞進獲中心許可,今年起要展開有性繁殖成功的烏來杜鵑的重金屬吸附研究,包含根部真菌吸附、累積情況,是否上傳到葉部,達到良好吸附效果?以及植物會吸附重金屬必定要先轉成離子狀態,能否達到重新解構重金屬的分子結構,降低或轉化毒性,呈現更佳的解毒效果?此結果也攸關杜鵑吸附有毒物後的後置處理模式。
他頗為振奮的說,若今年研究證實效果佳,十分期待獲得政府的支持,例如結合植樹節發放樹苗的活動,抑或是透過鼓勵休耕地種非糧食植物,送此花花苗予受污染農地地主種植,復育本地杜鵑的同時也淨化農地。
他補充,對照國外也有種植植物淨化污染土地的作法,台灣曾推過相關方案,採用禾本科植物,多是外來種,他希望引用在地植物,讓原生種植物與農地一起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