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讀詩的心情
同事Y到班上代課,下課後,繞進辦公室來轉轉。與小弟同年、精明幹練的她,是校園裡少數能夠分享讀書心得的朋友,見我桌上閒置的書籍、雜誌,不禁大聲驚呼道:「早已過了讀詩的年紀,失去了讀詩的心情,妳還樂此不疲嗎?」我的回答是:「這些年,書讀得很雜,偶爾胡亂看一些。」
待Y離去後,我開始斟酌、思索「讀詩的心情」。其實,關於讀詩,這一路走來,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變化,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或許,青原惟信禪師對弟子說的偈語,最足以言表吧,他指出:「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青春年少,與詩相遇,初登入詩的殿堂,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階段。像一個天真瀾漫的小童,在其間探頭探腦、尋尋覓覓,看到的盡是五彩繽紛、奇幻瑰麗。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都叫人目眩神迷、雀躍歡喜,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意氣風發,流連在「歌樓」、「紅燭」與「羅帳」之間,洋溢著自信十足的風流倜儻,妝點了「不識愁滋味」的懵懂歲月。
盛年讀詩,少了意興遄飛,倒多了縷縷哀愁,已走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中站。看到花開,總想到即將花落,而抑鬱寡歡;每當月圓,總因為有月缺,而煩惱憂傷,無故尋愁覓恨,憑添一番「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的無奈。形單影隻的飄零、流落在他鄉異地,所見皆是孤寂與蕭瑟,所遇都是風雨和離散,哪裡還識得青山嫵媚、碧水悠悠……
中年讀詩,意外的又回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中。雖然,風景不殊、艱難依舊;但是,已能心領神會「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隨緣淡定。在經過了無常的洗禮、歲月的考驗之後,「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對得失、成敗,已逐漸能夠安之若素、坦然接受,因此,「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心如止水、波瀾不興。
回顧、細究「讀詩的心情」,原來是自我探索、成長的歷程,難怪孔子要苦口婆心的提醒門生:「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是精心淬鍊的語言、獨特編排的音樂,沒有時空與年齡的限制,只要用心都可以在其中──讀出天地的豐美、情感的細膩和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