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風聲鶴唳
【原文】
堅(1)中流矢(2),臨陣斬融(3)。堅眾奔潰,自相蹈藉(4)投水死者不可勝計(5),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6),聞風聲鶴唳(7),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8),重(9)以飢凍,死者十七八。(《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
【批註】
(1)堅:指苻堅,字永固,氐族。侵晉時與謝玄等戰於淝水,大敗而返。
(2)流矢:飛箭。
(3)融:指苻堅之弟苻融。
(4)蹈藉:踐踏。
(5)不可勝計:形容非常多。
(6)棄甲宵遁:丟棄鎧甲連夜潰逃。此指戰敗逃走。
(7)唳:音力,指鳥類高聲鳴叫。
(8)草行露宿:在草野中行走,露天而宿。形容行旅的艱苦或急迫。
(9)重:音蟲,再、加。
【故事闡述】
西晉亡國后,苻堅消滅了代國、前燕、前涼后統一北方,並自稱大秦天王。而琅琊王司馬睿則在南方的建康稱帝,建立東晉,與北方的苻堅相抗衡。公元383年八月,苻堅率領大軍要攻取東晉。晉武帝派大將謝石、謝玄等領兵八萬對秦軍還擊,同時又派大將胡彬率五千水軍前往要塞壽陽防守。
同年十月,胡彬所領水軍尚未抵達壽陽,壽陽已被秦軍攻陷,胡彬只好退守硤石。秦軍為阻攔晉軍西進,還在洛澗增兵五萬,並且在洛口設木柵以阻隔淮河交通。困守硤石的胡彬處境艱困,再加上糧食短缺,於是胡彬便寫信向謝石求援。不過,胡彬的信卻被秦軍截獲。苻堅從信中判斷,晉軍兵力少、糧食缺乏,認為應該趁機進攻,於是就將主力留在項城,自己帶領八千騎兵火速趕往壽陽。
苻堅到壽陽后,就派遣尚書朱序到晉營勸降。但朱序原為東晉守御襄陽的將領,因襄陽失守而被俘虜。所以朱序見到晉軍后,非但不勸降,還透露了秦兵的軍備狀況,並向晉軍提議,要趁秦兵百萬軍隊未到達前,迅速對秦兵做出反擊。於是同年十一月,晉大將謝石、謝安就派遣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攻打洛澗。秦兵五萬大軍被擊潰,晉軍大獲全勝並趁勢推至肥水東岸,和秦兵隔岸對峙。苻堅在壽陽城頭上,遠眺晉營發現其行兵布陣嚴密,心中大吃一驚,又看見肥水東邊八公山上草木晃動,苻堅被嚇得以為都是潛伏的晉兵。
洛澗戰敗后,秦兵嚴守肥水西岸,阻擋晉軍攻擊。謝玄深知苻堅軍力雄厚,不能和秦軍正面迎戰,就決定採用突擊戰法。於是謝玄先要求苻融把軍隊向後撤,以便讓晉軍渡過肥水,兩軍再一決勝負。苻堅想利用晉軍渡河時對其襲擊,就令苻融率兵後退。不料,這一撤退舉動讓秦兵以為前線已戰敗,原已軍心不穩,霎時信心潰決。晉軍八千精兵渡過肥水,對秦兵發動攻擊。
混戰中苻堅中了流箭,苻融被斬殺。秦兵人馬奔逃潰散,互相踐踏及投水而死的人多到無法計算,肥水也因此而不流動。其它士兵則丟棄鎧甲連夜潰逃,一聽到風聲、鶴鳴就以為是晉軍追來,草行露宿,加上饑寒交迫,死了十分之七八。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原文中的“風聲鶴唳”就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極度驚恐慌亂而自相疑懼。
【討論】
(1)苻堅派朱序到晉營勸降,朱序並沒有照苻堅的意思去做,你認為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2)謝玄知道苻堅軍力強大,決定智取以寡敵眾,果真打敗了苻堅。謝玄的臨危不亂,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示?請說說自己的感想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公司因經營不善裁員聲四起,員工人人風聲鶴唳、惶惶不安。
例:戰亂中逃亡的人,不僅內心驚慌,且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相似成語】
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疑神疑鬼
【課後時間】
請試着分辨“杯弓蛇影”、“ 風聲鶴唳”有何異同?
參考答案:
(1)異:“風聲鶴唳”起因多為外在形勢而造成內心疑懼,“杯弓蛇影”則因虛幻的事物而產生疑懼。
(2)同:都有內心疑神疑鬼、捕風捉影,及驚慌不安的意思。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