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美狂牛案例 牛奶安全台關切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6日電)美國第4例狂牛症是一頭乳牛,引發消費者對牛奶疑慮;衛生署認為牛奶不會傳染狂牛症,學者卻不以為然,認為牛羊的乳汁都被發現狂牛症前驅物質,台灣對奶品的要求應該更嚴格。

曾參與狂牛症風險評估的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陳順勝指出,2007年瑞士科學家發展出更靈敏的檢驗工具,首次可在人奶、牛奶及羊奶中偵測到狂牛症「普利昂」蛋白的前驅物PrPC,甚至超高溫處理後,此前驅物僅能減少一部分,不能徹底消滅。

陳順勝表示,2009年英國科學家更發現,羊搔症病羊發生乳腺炎時,可發現羊奶內有普利昂病蛋白。

他說,先前美國海綿狀腦病諮詢委員處等單位主張牛奶安全,歐盟與世界衛生組織也把牛奶、初乳與乳腺的組織歸類為無法偵測出狂牛症感染力的類別;然而,檢驗工具的突破及最新發現,他主張,「對奶品的要求不得不更嚴格」。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指出,造成狂牛症的普利昂蛋白質,與正常神經系統的蛋白質結構幾乎相同,差別只在於蛋白質折疊的方式略微差異,由於國內的檢驗能力有限,台灣應以更嚴格標準把關牛肉及乳製品的安全。

江守山說,有研究認為某些傳統庫賈氏病患者,其實是普利昂潛伏感染的新型庫賈氏病(俗稱人類的狂牛症),因為年紀較大、症狀不典型、缺乏腦組織解剖鑑定,才被錯誤歸類;台灣民眾沒有死後解剖的習俗,卻在開放美牛進口後,傳統庫賈氏病案例大增,應該進一步探究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