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證監會指兆豐保薦洪良失責 罰4,200萬兼釘牌
【大紀元2012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首次公開募股(IPO)曾是中資企業趨之若鶩的海外吸金法,因受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及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風險警告,令投資者卻步,因而轉向亞洲IPO的中資企業,仍因詐欺及其他違規行為而遭洗倉。香港證監會不得不祭出嚴厲手段,對洪良國際保薦人兆豐資本未能履行保薦人職責,決定撤銷其牌照,並重罰;同時要求洪良國際退還IPO所募集資金。
上市圈錢不再無往不利
香港證監會22日公布,就洪良國際於2009年申請上市,保薦人兆豐資本未有履行保薦人職責,決定撤銷其為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的牌照,並罰款4,200萬元(541萬美元),施以歷來最嚴厲的一次懲處。
香港證監會對上市僅3個月的洪良國際,以違背了《證券及期貨條例》中的數項有關欺詐、欺騙、提供虛假和誤導性信息方面有關規定的罪名勒令停牌。與此同時,還入稟香港高等法院,要求頒令凍結洪良國際及旗下4間全資附屬公司在香港的資產,並向投資者返還其上市時所募集的近10億元資金及相應的利息。日前,香港高等法院已經頒布臨時禁制令,凍結洪良國際去年上市時募得的9.974億港元(1.3億美元)凈資金。
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1至3月有48間公司,核數師具保留意見或修訂其核數師報告,數字較過去數年急增。去年同期只有44家,2010年同期有23家,2009年同期有20家,2008年只有8家。
香港證監會在去年對17家IPO承銷商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諸多問題﹐包括調查不充分﹐以及在保薦工作方面的內部體系和控制不足。香港金管局亦要求保薦人在IPO交易的過程中應妥善履行其職務及職責,確實遵守監管規定,並以符合投資者利益及維持市場廉潔穩健的方式行事。
聯繫近日大陸民企「核數風波」,使得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體察有必要加強對上市申請的審批。
詐騙上市圈錢 港交所嚴查
洪良國際可說是「最短命」新股,掛牌 3 個月即告「爆煲」,被揭虛報超過20億人民幣營業額,以及誇大近6億人民幣盈利,招股章程內載有多項不實及嚴重誇大陳述,是繼2002年歐亞農業之後,香港另一宗新股造假事例。
今年3月份以來,著手對去年總額達2,440億港元(314.4億美元)的IPO中保薦機構是否充分盡職進行調查,並且要求經紀人提供過去18個月內所安排的IPO的詳細記錄,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合規審計。據了解,除了洪良之外,證監會正就其他新股保薦人展開調查。
據初步調查,對去年73宗IPO中的幾宗提出了疑問,而洪良國際為配合上市計劃而誇大收益和盈利的問題,也因此浮出水面。兆豐資本母公司是臺灣有名的兆豐證券,兆豐資本2003年開始參與香港的上市保薦工作。
證監更力數兆豐「五宗罪」,狠批兆豐沒有盡職審查洪良的業務資料,嚴重忽略保薦人應有的責任,但該會未有發現兆豐曾參與任何欺詐行為的證據。
中資概念股遭棄
《彭博新聞》18日報導,根據統計,2010年以來在紐約、香港以及其他海外市場上市的180家中資公司,目前股價較首次公開發行價平均低21%。
2010年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的中資公司(56家),已有1/4以上調降業績預期,而同年在港上市的非中資企業調降盈利預期的比例不到10%;同時股價平均較其IPO價格下降27%。且今年至少已發生6起審計糾紛,即便是知名的審計機構和銀行,都不能保證中資上市公司的清白。其中,博士蛙國際在德勤審計師辭任後,從3月15日開始停牌至今,其股價已較2010年9月上市以來下跌了66%。
自去年在美國透過反向併購首次公開募股的中資爆發財務違規或審計師辭任的醜聞,使投資人對中資產生顯著的負面情緒。彭博中國反向併購指數(CHINARTO)自2010年始迄今已下跌62%,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去年6月提醒投資人注意購買反向收購中資企業股票的風險,因為這些中資易於出現詐欺及其他違規行為。
有分析指,香港最近爆發的民企洗倉潮,與去年6、7月間「渾水」(Muddy Water Research)指責大陸民企造假賬以及穆迪對民企插「紅旗」示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聞小百科:IPO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發行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