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史今日】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

font print 人氣: 16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4月23日訊】(大紀元岳青綜合報導)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今天逝世400週年,全球各地每年都有他的紀念活動,他的影響歷久不衰。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出生在英國中部斯特拉特福鎮一個商人家庭。華人社會亦常尊稱他為莎翁,他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莎士比亞的創作高峰期是在1585年到1610年這段時間內,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被翻譯成所有主要使用著的語言,並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莎士比亞生平簡介

莎士比亞1564年生人,他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13歲時家道中落,此後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後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612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

大多數歷史學家相信,根據記錄,莎士比亞是在當年的4月26日受洗禮的,一般認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他的去世是52年後的同一天)。

莎士比亞的作品

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涯通常被分成四個階段。到1590年代中期之前,他主要創作喜劇,同時按照流行的編年史傳統創作歷史劇。他的第二個階段開始於大約1595年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結束於1599年的悲劇《朱利葉斯•凱撒》。在這段時期,他創作了他最著名的喜劇和歷史劇。從大約1600年到大約1608年莎士比亞創作以悲劇為主。從大約1608年到1613年,他主要創作悲喜劇,被稱為莎士比亞晚期傳奇劇。

*第一階段

最早的流傳下來的莎士比亞作品是歷史劇《理查三世》和《亨利六世》三部曲,創作於1590年代早期。然而,莎士比亞的作品很難確定創作時期,例如《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錯誤的喜劇》、《馴悍記》和《維洛那二紳士》可能也是莎士比亞早期作品。莎士比亞早期古典和意大利風格的喜劇,包含了緊湊的情節和精確的喜劇順序,在1590時代中期後轉向他成功的浪漫喜劇風格。《仲夏夜之夢》是浪漫、仙女魔力、不過分誇張滑稽的綜合。《威尼斯商人》,描繪了報復心重的放高利貸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反映了伊麗莎白時期觀念,但是現代的觀眾可能會感受到種族主義觀點。《無事生非》的風趣和俏皮、《皆大歡喜》中迷人的鄉村風光、《第十二夜》生動的狂歡者構成了莎士比亞經典的喜劇系列。

*第二階段

1590年代後期莎士比亞將散文喜劇引入到歷史劇《亨利四世第一部》、第二部和《亨利五世》中。他筆下的角色變得更複雜和細膩,他可以自如地在幽默和嚴肅的場景間切換,在詩歌和散文中跳躍,來完成他敘述性的各種成熟作品。這段時期的創作開始和結束於兩個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著名的浪漫悲劇,描繪了躁動的青春期、愛情和死亡;《朱利葉斯•凱撒》創造了一種戲劇的新形式。莎士比亞的研究學者詹姆斯•夏皮羅認為,在《朱利葉斯•凱撒》中,各種政治、人物、本性、事件的線索,甚至莎士比亞自己創作過程時的想法,交織在一起互相滲透。

*第三階段

大約1600年到1608年期間是莎士比亞的「悲劇時期」,儘管這段時期他還創作了一些「問題劇」(Problem plays)如《一報還一報》、《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和《終成眷屬》。但很多評論家認為莎士比亞偉大的悲劇作品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王子,可能是莎士比亞創作的角色中被談論最多的一個,尤其是那段著名的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還有悲劇《奧賽羅》和《李爾王》中的英雄奧賽羅和李爾王,失敗的原因是做決定時犯下輕率的錯誤。莎士比亞悲劇的情節通常結合了這類致命的錯誤和缺點,破壞了原有的計劃並毀滅了英雄和英雄的愛人們。《麥克白》是莎士比亞最短最緊湊的悲劇。他最後的主要悲劇《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和《科利奧蘭納斯》,包括了部份莎士比亞最好的詩作,被詩人和評論家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認為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悲劇。

 

*第四階段

在他最後的創作時期,莎士比亞轉向傳奇劇,又稱為悲喜劇。這期間主要有三部戲劇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還有與別人合作的《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這四部作品與悲劇相比沒有那麼陰鬱,和1590年代的喜劇相比更嚴肅一些,最後以對潛在的悲劇錯誤的和解與寬恕結束。

影響

莎士比亞的著作對後來的戲劇和文學有持久的影響。實際上,他擴展了戲劇人物刻畫、情節敘述、語言表達和文學體裁多個方面。例如,直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奇劇還沒有被視作悲劇值得創作的主題。獨白以前主要用於人物或場景的切換信息,但是莎士比亞用來探究人物的思想。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詩歌影響重大。浪漫主義詩人試圖振興莎士比亞的詩劇,不過收效甚微。

莎士比亞還影響了托馬斯•哈代、威廉•福克納和查爾斯•狄更斯等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亞的作品。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獨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莎士比亞:他的著作《白鯨記》裡的亞哈船長是一個經典的悲劇英雄,含有李爾王的影子。學者們鑑定出2萬首音樂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相關。其中包括朱塞佩•威爾第的兩部歌劇——《奧泰羅》和《法斯塔夫》,這兩部作品和原著相比毫不遜色。莎士比亞對很多畫家也有影響,包括浪漫主義和前拉斐爾派。威廉•布萊克的好友,瑞士浪漫主義藝術家約翰•亨利希•菲斯利,甚至將《麥克白》翻譯成德語。精神分析學家齊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性理論中引用了莎士比亞作品的心理分析,尤其是《哈姆雷特》。

在莎士比亞時期,英語語法和拼寫沒有現在標準化,他對語言的運用影響了現代英語。《約翰遜字典》中引用莎士比亞之處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多,該字典是這個領域第一本專著。短語如「with bated breath」(意為「屏息地」,出自《威尼斯商人》)和「a foregone conclusion」(意為「預料中的結局」,出自《奧賽羅》)如今已經應用到日常英語中。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為詩人和劇作家,但直到19世紀他的聲望才達到今日的高度。浪漫主義時期讚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20世紀,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學術運動改編並重新發現價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特約記者黃白布里斯本報導)想體驗莎士比亞主題的現場劇展,千萬別錯過在澳洲南昆士蘭大學舉行的第六屆莎士比亞公園劇展。
  • 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有一座同名的斯特拉特福德市(Stratford),位於安省西南部坡斯郡的埃文河(Avon River)上,是早期的歐洲移民在1832年仿照莎士比亞的英國故鄉「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 upon Avon)而命名的。 斯特拉特福在1859年成為鎮,1886年成為市。斯特拉特福市面積約22平方公里,人口約三萬。
  • 聖母院屬於中世紀歌德式建築,歌德是南方稱北方人的用語,有野蠻人的意思。在建築上是指尖拱式、大型彩繪玻璃的樣式。如果去聖母院記得去踩一下門下的鐵板,法國人相信這個動作表示「I'll return」。
  • 一部約300年前首度發現的劇本,最近終獲驗明正身,公認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遺作。
  •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成了法國人,網路搜尋引擎巨擘「谷歌」(Google)改名美國堪薩斯州的首府「托彼卡」(Topeka),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向印尼訂購了一個外帶--至少這些都是世界媒體希望閱聽大眾深信不疑的消息。
  • 對大多數美國青少年來說,參加莎士比亞戲劇演出是一種可參加也可不參加的活動。而對麻薩諸塞州伯克甚爾的一些青少年來說,這可是一個必須參加的活動。麻薩諸塞州一個面向犯罪青少年的富有創意的司法項目進入了第十個年頭,並取得了“戲劇性的”成功。
  • 電影《暴風雨》The Tempest改編自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經典文學劇作,由茱莉泰摩執導,由奧斯卡女主角海倫米勒Helen Mirren飾演女魔法師,詮釋出殘忍、復仇、慈愛、又極度權威的角色性格。
  •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意涵、林長順台北22日電)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今天戴上假髮,化身莎士比亞說故事給小學生聽,就讀台北市實踐國小四年級的蕭至佑說「局長好親切」。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楊薇雲老師與林子恆老師的指導下,配合應用外語系三年級、四年級學長姐們熱心協助與經驗傳承,二年級學生將演出莎翁的經典作品,四大悲劇之一的《馬克白》,時過半年的用心籌備、培訓及努力,將於11日晚間18點50分,在元智大學有庠廳隆重登場。
  • 波士頓的夏天充滿人文氣息﹐七月底到波士頓公眾公園(Boston Common)觀看莎士比亞劇目演出成了許多波士頓人的愛好﹐公園的草坪是逾十萬的波士頓人度過美好仲夏之夜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