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02日訊】【按】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蘇州著名園林等處都留下貼金師劉興夫婦勞作的印跡。來到美國後,費城中國城的牌樓、紐約布碌崙西方寺、華埠普照寺和佛德寺,孔子大廈的孔子像,孫中山銅像等,都因他們巧手和心血而熠熠生輝。而在紐約豎起華人的牌樓,則是他們最深切的期望。
走進紐約曼哈頓的哥倫布公園,會看到熱熱鬧鬧的娛樂人群以及高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銅像的下方,刻寫著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題詞以及孫中山先生的中英文生平小傳。這些題詞和小傳的刻字工整秀麗,在春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奪目。再仔細看會發現,字的表面貼著一層薄薄的金,這些金箔使這些字看起來熠熠生輝,炯炯有神。而為這些字做貼金「點睛」的是來自中國的巧匠劉興和他的太太李裕瑢。
為古建築披金掛銀
中國的古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之一,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中國神傳文化基礎之上,風格獨特,內涵深厚,和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並稱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東亞建築的精髓是中國古建築。而中國古建築的特徵之一是後期的手工藝操作和成型完善。其中貼金和彩繪是中國古建築不可缺少的步驟和重要組成部分。
貼金就是將金箔貼在古建築的必要部分,起到裝飾和點睛的作用。從宮殿到園林,從寺廟佛像到楹聯匾額,只要有古建築的地方就能看到貼金師的傑作。經過貼金的古建築看起來氣勢恢弘,堂皇富麗。看過的人會心生崇敬,忘卻雜念。
劉興由於對中國古建築的深深熱愛而選擇了貼金行業,「選擇這一行是因為這一行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任何時候人們都需要。中國古建築內涵深厚,能深深打動人,我看古建築的時候覺得建築會和你說話,從建築中散發出來的美感使你看過以後還想來看。」
20年來,劉興、李裕瑢夫婦已為無數的中國古建築披過金掛過銀。北京的故宮、天壇、頤和園以及蘇州的著名園林等處都留下了他們勞作的印跡。來到美國後,他們為費城中國城的牌樓貼過金。在紐約,所有的古建築貼金製作幾乎都出自於他們夫婦之手:布碌崙的西方寺、華埠的普照寺和佛德寺,孔子大廈的孔子像,孫中山銅像等等都經過他們的巧手和心血精心點製而成。
學藝艱難 從藝不苟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而劉興卻是三十出頭才開始學這門手藝的。因為貼金貼的都是24k的純金,開始學手藝的時候不能直接貼金,因為一旦浪費代價太高了,所以開始都是拿銅箔學,而銅箔比金箔厚且硬,所以初貼的時候相當不易,常常磨得滿手是血,劉興靠著堅強的毅力堅持下來。
劉興說,自古中國手藝活高絕而不外傳,學藝的人要在跟隨師傅的模仿教誨中自己琢磨和悟道。貼金看似容易,但真正操作相當複雜。因為金箔非常薄,貼的時候見不得一點風。一有風吹金箔就會廢掉。所以不達到技術嫻熟不能直接在室外操作。為不同的材料貼金要求的方法不盡相同。再加上貼金有許多道工序,如果貼金的技術學好了,打磨和磨平的手藝不到位也會把金箔廢掉,因為貼的都是真金白銀。所以從學藝到成手一般要三年的時間。
好的貼金手貼出來的作品平整光滑,亮麗誘人,因為貼的時候滲透著貼金者的專注和心血。不好的貼金手貼出來的活有多處漏金,缺乏整體感和美感。在具有凹凸面的貼金工藝上最能看出手藝的高下,如貼一朵小花,需要將花瓣花心裡的縫隙都塞平,而花的形狀卻不規則,非常難貼。但經過劉興手貼出的金花典雅高貴,栩栩如生。
在和古建築的多年接觸交融中,劉興夫婦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深的仰敬和熱愛,他們從古聖先賢和古代匠師那裡學到了敬天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在為普照寺的佛像貼金過程中,他們做得更加細緻。佛像身上的盔甲都是一個連一個的小窩,凹進去凸出來,他們夫婦倆一絲不苟,一個窩一個窩地做,貼完後光滑平整,看不出半點接口的痕跡。在為佛像貼金的過程中,他們也變得虔敬和虔誠,因為他們覺得佛本身就是金和光的化身,值得人們去崇拜和尊敬。
哥倫布公園的孫中山銅像因為後期的工期緊提前落座公園,他們只好在室外操作。因為金箔見不得風,所以整整半個月,他夫婦倆被罩在塑料膜裡操作,有時爬梯登高,有時蹲伏,有時仰,有時跪,他們要以自己靈活的身軀和靈巧的雙手適應他們所要貼的各種固定不變的物體。他們所作的一切委屈和變應就是為了給人們帶來美的衝擊和享受。他們要求自己做過的活雖然不能達到絕對完美,但要做到盡量完美。幾年下來,當他們看到通過自己的手藝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時他們感到無比快樂。
期盼紐約豎起中華牌樓
2008年,費城中國城的牌樓因為年久失修而黯然失色。為此,經費城市官方同意,特意從中國調來七名能工巧匠,專為牌樓做翻新和「化妝」。這七名巧匠中有彩繪、有貼金、有木工、有瓦工、也有油工。經過這七名巧匠兩個半月的精心雕琢,老舊的牌樓煥然一新,顯示著中國城的富麗和恢弘,也顯示著華人的凝聚和團結。居住在費城的中國人為有自己的地標建築感到很自豪,化妝翻新後的牌樓也吸引了不少外國人。一些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老外,不管是費城當地的還是外地到費城旅遊的,有不少專程到中國城牌樓下拿起相機和牌樓合影。
劉興作為中國的貼金高手有幸參與了此工程。也正因為這次的整體參與,勾起了劉興的紐約牌樓夢。在美國的華人以紐約為居多,紐約又是一個全球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但這座城市並沒有華人自己的地標性建築。沒有牌樓,沒有顯示中國文化的標誌。外地來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雖已到了紐約的華埠但並不明確知道。而有了牌樓會讓外國人覺得這就是唐人街,這就是中國城,給人以規範和秩序的感覺。
劉興認為中國古建築太值得在美國弘揚了。單就牌樓來說,不用一根釘子,不用一個螺絲,都是接插件和榫子,用的都是木料。工藝上來說,單純從牌樓沿邊上的一個「翹」來說,其複雜和精美的程度就足以讓其他建築嘆望。劉興非常渴望能在美國的大都會——紐約,看到自己建造的牌樓,他甚至根據華埠街道的寬窄籌劃出未來牌樓的承重支柱和雙車軌道,他也一直在和國內的能工巧匠們保持著聯繫,他希望一旦施工需要,他們這個工程隊能整體行動,讓自己民族建築文化的根也扎在美國華人生活的區域裡。
但他知道,這項工程的前期不是他一個人的能力所及,需要多方的協調支持和艱苦努力。現在每當劉興走在紐約的街頭,眼睛看到和關注的都是帶有金色的建築和物件,他希望通過牌樓,中國的貼金技術能走向美國,走進西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