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嗟來之食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740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1)之。有餓者蒙袂(2)輯屨(3),貿貿然(4)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5)!來食 !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6)而謝(7)焉。終不食而死。曾子(8)聞之曰:“微(9)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禮記・檀弓下》)

【批註】
(1)食:音四,拿食物給人吃。
(2)蒙袂:用袖子遮臉,即不願見人。袂,音妹,衣袖。
(3)輯屨:拖着鞋子。屨,音巨,鞋子。
(4)貿貿然:眼睛看不清楚而冒失前行的樣子。
(5)嗟:音接,有輕蔑意味的招呼聲。
(6)從:跟隨。
(7)謝:表示歉意。
(8)曾子:即曾參,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弟子。稟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後人尊稱為“宗聖”。
(9)微:不必、不應當。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齊國爆發大飢荒。黔敖在路邊準備了食物,供應飢餓的路人來吃。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着臉,拖着疲累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拿着湯飲,說道:“喂!來吃吧!”那個人揚眉抬眼看着黔敖說:“我就是不願意吃這種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如此地步!”黔敖立即追上前向他道歉,但他仍然堅持不吃,後來終於餓死了。曾子聽了這件事後說:“應該不必這樣吧!黔敖無禮招呼時,當然可以不吃離去,但如果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濃縮為“嗟來之食”這句成語,原比喻帶有輕蔑態度的招呼別人來吃食物,后多指侮辱性的施捨。

【討論】
(1)那個飢餓的路人為什麼不吃黔敖提供的食物?
(2)在幫助別人時,除了要顧及別人的自尊和立場外,你認為應該抱持什麼樣的心態才是真心誠意的助人?

【造句練習】
例:這個慈善團體在救助貧戶時,總能細心體恤的做,讓他們不會有嗟來之食的感受。
例:如果抱着慈悲善良的心去救助別人,就能讓人感受到誠意,而不是嗟來之食。

【相似成語】
嗟來食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嗟來之食→食( )不化→化為( )有→有始( )終→終身大( )

參考答案:
嗟來之食→食(古)不化→化為(烏)有→有始(有)終→終身大(事)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孟子有一次向他的學生公孫丑說了一個故事。他說:宋國有一位農夫,一直嫌他種的秧苗長得太慢了,就跑到田裡用力的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了一些。他認為這樣一來,他的苗就可以快點長大。
  • 孟氏任命陽膚做典獄官,陽膚向曾子請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不以正道治民,民心背離已久!審判案件時,如果能弄清他們犯罪的實情,就應當憐憫他們,不要因為查出真相而高興。」
  • 春秋時代,周王室衰微,群雄紛爭。孔子作《春秋》,不僅表達了自己對政治、社會等問題的觀點,主要還記載了當時各諸侯國間政治、締交、會盟等事,以及旱災、水災等有關的大自然現象。後來人們將「撥亂世,反諸正」引申為「撥亂反正」這句成語,意思是除去亂象,使之返回正道。
  • 子夏說:「君子的容貌儀態有三種變化:遠遠望著他,他的樣子容貌端莊;接近他後,發現他溫和可親的一面;聽他說話,語言嚴厲不苟。」
  •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宰相晏嬰,時常勸諫景公,但是自從晏嬰死了之後,就沒有人敢當面勸諫景公了,因此景公時常覺得心中很苦悶。
  • 春秋時代,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他的參謀曹劌(音「貴」)帶兵前往應戰。兩軍在長勺這個地方擺好陣勢,齊軍首先擂了第一次鼓,魯莊公在此時也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卻阻止他說:「不行。」直到齊軍擂過了三次鼓後,曹劌才說:「我軍此時可以擊鼓進攻了!」
  • 子夏說:「在位的君子必須取得人民的信任之後,才能役使百姓服勞役,否則百姓就會以為是在虐待他們。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後才去規勸;否則,(君主)就會以為你在誹謗他。」
  • 滇國和夜郎國是西漢時西南邊界的兩個小國家,領土約等於漢朝境內一個郡的大小。不過,滇國和夜郎國的國王都認為自己所統治的是天下大國。
  • 周幽王身旁有一名美艷的妃子,名叫褒姒。為了褒姒,幽王把太子宜臼(音「就」)廢為庶人,還把皇后打入冷宮。
  • 三國時代末期,蜀漢被滅亡後,只剩東吳偏安於江東。因此西晉武帝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派遣他領軍攻打東吳。杜預率軍進擊戰況順利,短期內即攻下吳國多座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多人被俘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