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見」品和菓 小春日和煦煦情
大約一千五百前,日本奈良王室大量從中國唐朝輸入各色各樣文化,其中,甜點文化也隨著飲食文化輸入了日本。當時模仿唐朝的點心稱為唐菓子,主要為麻糬類的甜食和芝麻球那樣的油炸糕點,也稱油菓子,內餡主要為紅豆和芝蔴。
鐮倉時代(約當中國宋、元)禪僧從中國帶回了「茶」種,和菓子的地位在「茶文化」中更加凸顯了,在貴族之間非常流行。漸漸地,日本人調整出本國人的口味,發展出屬於自己文化特色的甜點──「和菓子」。千百年來隨著時光遞進,和菓子越來越大眾化,日本國內各家和菓子名家以獨具的手藝和口味變化,賦予和菓子生命,創造出各色各樣的「銘菓」,品樣、命名、口味各有擅場。
和菓子的巧藝在乎師父的心手合一,除了利用竹片等小道具的輔助,師父手指的巧妙存乎一心,塑造、點化出形色皆美的和菓子。和菓子樣貌千變,紅豆、芝蔴、麻糬等材料的表現仍然當紅不讓,穩居和菓子的主角,「甜味」則是和菓子的主流,配上略帶苦澀的抹茶,成了高雅的絕配。
約四百年前,江戶建城,東京興起,日本傳統和菓子的王道──京都的「京菓子」和江戶的「上菓子」兩派之間進入熾熱的競爭,帶來的是和菓子製作技術的大幅提昇。在巧於藝之餘,和菓子的美感發展到「五感」皆美的境界,講究視覺、味覺、觸覺、嗅覺、聽覺的品賞之美,引人入勝,儼然形成藝術賞玩的風格,令人愛不釋手。
造型精緻纖美、設色取乎自然色調、美妙巧奪天工的和菓子,人也稱「工藝菓子」,其中託寓著日本人「花鳥風月」的世界觀。這些和菓子不僅是手工製作程序繁複,命名也展現大學問,通常連結著日本文學中的和歌、俳句、歷史典故或者自然勝景來命名,展現日本人的生命情境、展現一歲四季的氛圍,體現日本文化精緻的一面。
明治維新之後,平民大眾取代了武士的幕府成了社會主流,和菓子也從寺院和神社走入民間,褪去貴族獨享的奢侈品外衣,庶民大眾也能享用、品賞和菓子美滋滋、甜蜜蜜的風味了。
春天一來,櫻花壯美、絕美地簇湧上枝頭,相約賞櫻花的人潮也紛紛湧向公園、名勝。賞花期間親朋故舊相約「花見」──賞櫻花、品銘菓、啜綠茶、對飲敘舊的盛會,對「和菓子」來說,當然更是一年中不能不參與的盛事。
櫻花季「花見」,賞櫻花、品銘菓、對飲敘舊是日本社會的盛會。
對「和菓子」來說,「花見」是一年中不能不參與的盛事。
「花見」期間的和菓子緊緊扣著春天和櫻花的主題,表現人間春暖花開的形形色色,讓人一見到和菓子就能感受到幸福洋溢的氣氛!
櫻花形和菓子是櫻花季「花見」的象徵。
和菓子「綠枝寒春」,翠綠油菜花田點點黃花,是代表輕寒初春的日式甜點。
敷了櫻花美顏色的和菓子寄寓團欒月中白兔。
栗子口味和菓子是日本人最愛之一,在櫻花季也不缺席。
綴著櫻花辦的紅豆和菓子傳遞著櫻花戀的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