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台灣雷震館揭牌 馬英九鞠躬致歉

【大紀元3月7日報導】(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台灣雷震紀念館暨雷震研究中心7日揭幕,總統馬英九除親臨揭牌,也再度用深深一鞠躬,向雷震家屬與所有曾為自由民主奮鬥過的人士,表達他的歉意與敬意。

馬英九:向為自由民主奮鬥過的人士鞠躬致歉

據中央社報導,紀念民主鬥士雷震逝世33週年,雷震紀念館暨雷震研究中心7日上午在台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正式揭幕,馬總統親臨揭牌。總統致詞時說,3年前雷震逝世30週年時,他曾到南港墓園表達誠摯的歉意跟敬意。如果雷震在天之靈知道,今天的台灣實際上已實現雷震當年以入獄10年犧牲所爭取的民主與自由,相信雷震應可感到欣慰。

馬英九總統表示,在政治大學設立雷震紀念館與研究中心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政大原來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他也兼任國民黨主席,參加這個典禮代表他個人一直都覺得,過去對雷震是很對不住的,他在此向雷震家屬與所有曾為自由民主奮鬥過的人士,用深深一鞠躬表達他的歉意。

總統說,今天他一方面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另一方面也是國民黨主席,向家屬致歉,是希望大家瞭解,「我們面對歷史沒有任何的禁區,讓我們誠實面對、誠實認錯、誠實道歉、誠實改錯」。

人權保障應是政府未來發展的重要項目

總統說,台灣曾經發生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事件,國家與社會都付出慘痛代價,所以人權保障,應該是政府未來國家發展一個重要項目;不但要做到人權保障,而且還要跟世界接軌,跟全世界國家採取一樣的標準。

總統表示,政府對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都做了相關的賠償或補償,兩個基金會也在他的堅持下繼續運作;政府也進一步發掘事實真相,有一些文件在過去幾年出現,讓專家能更進一步瞭解當時發生的經過。

總統指出,這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所謂轉型正義的實踐,碰到不論是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面對歷史,我們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將心比心」,有這樣一種情懷,才能走出陰霾,真正邁向和諧社會,這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很長時間、很多耐心與更多愛心。

他表示,對這些曾為台灣自由民主奉獻過青春,甚至於生命的人,不要讓子孫忘記,因為「歷史過錯或可原諒,歷史教訓不能遺忘」,也唯有這樣的態度才能真正把國家帶上自由民主境界。

雷震女:為台灣和諧 選擇原諒

雷美琳稍早致詞時表示,選擇3月7日開館,是因為她的父母都在這一天過世;今天是她父親逝世33週年,雖然這個紀念館「姍姍來遲」,至少她等到了,不會帶著遺憾離開。

雷美琳說,父親在牢裡曾跟她說過一句話,「他們把我的雜誌和黨整垮了、搞垮了,不必為我感到悲哀,應為我從容取義而感到驕傲」;因為驕傲,雷家的兒女和孫子們,都以是雷家一分子感到驕傲。

不過,雷美琳認為,馬總統在百忙之中要參加這場盛會,「我也覺得前人犯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馬總統)身上,有點不公平,有點不忍心」,所以為了台灣的和諧,「我選擇原諒」;她也不希望馬總統揹這麼沉重的包袱。

雷美琳說,希望不論藍綠,有更多一點有良知的政治人物,讓台灣更和平、更美好。

雷震生平

雷震,1897年出生於浙江省長興縣。曾歷任制憲國民大會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國策顧問等要職。於1949年1月國民黨內外多數人主張蔣中正下野時,雷震與王世杰、胡適均為反對蔣氏下野。來台後亦擁護總統蔣中正及國民黨從事改革與反攻大陸,1949年11月20日在國民黨當局的支持下,與胡適等人在台北創刊《自由中國》半月刊,欲藉宣傳自由民主來對抗專制的共產政權。

1950年1月在改造方案會議中,雷震力主軍隊國家化的必要;1950年代中期《自由中國》的社論,屢次為文批判國民黨政權並提出改革之道,與當局的衝突愈演愈烈。1953年3月起雷震陸續被免除國策顧問、中央銀行監事、國民大會籌備委員等職,1954年底被註銷黨籍。

1960年地方選舉後,雷震結合高玉樹等台籍政治人物積極展開籌組「中國民主黨」活動,不能見容於當局,9月4日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涉嫌叛亂」為由拘捕入獄,其後遭判處十年有期徒刑,是為「雷震案」。

1970年刑期期滿出獄,雷震已高齡74歲,行動仍受監視,1971年台灣喪失聯合國代表權,國際局勢日益險峻,雷震撰寫《救亡圖存獻議》,希望政府速謀政治與軍事改革,以民主法治應付危局。雷震出獄後,一直病魔纏身,1979年3月7日病逝於榮總,享年83歲,火化後葬於南港「自由墓園」。

台灣二二八事件回顧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於1947年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其後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對台灣人民進行一連串鎮壓的清鄉事件,其中包括民眾與政府間的武裝衝突、軍隊鎮壓平民、當地人對新移民的攻擊,以及台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事。

該事件的導火線是1947年2月27日發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煙查緝血案而引爆衝突,觸發2月28日發生台北市民的請願、示威、罷工、罷市。同日,市民聚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竟遭公署衛兵開槍射擊,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並爆發自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以來因貪腐失政所累積的民怨、及台灣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省籍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演變為社會運動,最終導致官民間的武裝衝突與軍隊鎮壓。此事件造成許多傷亡,數字眾說紛紜,而各方統計的死亡人數由數百人、數千人、一萬餘人、至數萬人不等。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