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忍無可忍太子怒,勇士奮起除武惡
公元七零六年秋,七月,中宗立衛王重俊為皇太子。太子性明果,而官屬率貴遊子弟。重俊因庶出,一直都受韋后擠壓,鬱悶經年,後又被武三思等擠壓,更是憂憤難當。自立為皇儲,即有翻然之心,於是,潛接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伺機出擊。
景龍元年(公元七零七年),韋后以太子重俊非己所生,非常厭惡他。武三思尤忌太子,生怕重俊即位後自己難保,日夜謀劃。上官婕妤因為武三思的緣故,每下制敕,必推尊武氏而抑制太子。安樂公主與駙馬左衛將軍武崇訓常陵侮太子,有時候把太子叫做奴才。崇訓又教公主言於中宗,請廢太子,立己為皇太女。
所有這些擠壓侮辱,以及對儲位和生命難保的恐懼,都鬱積於心,令太子日夜倍受煎熬。
秋,七月,太子實在按捺不住,決定鋌而走險。於是,與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將軍李思沖、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矯制發羽林騎兵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第,並親黨十餘人。 太子又使左金吾大將軍成王千里及其子天水王禧分兵守宮城諸門,自己與李多祚引兵自肅章門斬關而入,叩閣索上官婕妤。上官婕妤恐懼,為自保,乃蠱惑中宗和韋后,說道:「我看太子的心意,明著是索捕婉兒,隨後就會輪到皇后,再後就是皇上和大家了。」眾人果真都被蠱惑了。
於是,中宗乃與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婕妤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使左羽林大將軍劉景仁帥飛騎百餘人屯於樓下以自衛。楊再思、蘇瑰、李嶠與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將軍紀處訥擁兵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
李多祚先至玄武樓下,欲升樓,宿衛拒之。多祚與太子狐疑,按兵不戰,寄望中宗責問,乘便將清君側實情告知中宗,以取得中宗理解。但,這樣的機會一直沒有找到。
宮闈令楊思勖在中宗身邊,請中宗下令攻擊李多祚。多祚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為太子前鋒總管,與楊思勖接戰,被楊所斬,多祚軍士氣猛降。
中宗據檻俯謂多祚所將千騎說:「汝輩皆朕宿衛之士,何為從多祚反?苟能斬反者,勿患不富貴。」眾軍本被裹挾,見中宗發言,於是倒戈,斬多祚、承況、禕之、忠義,餘眾皆潰。成王千里、天水王禧攻右延明門,將殺宗楚客、紀處訥,不克而死。太子以百騎走終南山,至鄠西,跟隨者不過數人,憩於林下,終為左右所殺。
按理說,發生這樣的巨變,明白人會反思自己,但中宗果真是糊塗,不但不反思,還繼續糊塗,竟然將自己親身兒子的頭用來祭武三思、武崇訓,然後梟之朝堂。
太子兵所經諸門守者皆都收牽連流放。韋氏之黨奏請悉誅之,中宗更命法司推斷。大理卿鄭惟忠曰:「大獄始決,人心未安,若復有改推,則反仄者眾矣。」中宗這才止步。
唉,這權位真的不是甚麼好東西,但卻要人以性命來相搏。人對權勢的貪慾,實在是得不償失。想那太子,本英武果敢,但畢竟城府未深,又不能忍耐,加之身邊缺少真正的謀士,在內外擠壓下貿然鋌而走險,失敗是必然的。但,太子這魯莽一擊,卻除去了元凶武三思等,於李唐江山也是大功一件,於被害的忠臣而言,也幫他們報了仇。後來,李隆基登基,太子一干人悉數被昭雪,這也印證了蒼天有眼的明訓。
武三思弄權朝堂,禍害忠臣,以為這李唐江山是自己的後花園了,本來很瞧不起太子,但卻被太子所滅。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武三思被滅也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不滅的真理。
武三思遭惡報,那是罪有應得,但,武三思所以能禍害朝野,都是中宗昏聵所賜。那中宗因為昏聵,自己被武三思戴了綠帽子,還連帶將自己的兒子葬送掉,反過來還要用自己兒子的頭祭奠武三思,這等昏亂齷齪,連我這個看客都感到悲哀羞恥,罷了罷了,不忍再說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