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惜雨法國報導)學生從網絡上抄襲答案應付作業或考試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甚麼好辦法可以杜絕呢?法國一名叫Loys Bonod的法語老師以自己的方法做了一次嘗試:在網上設陷阱,「逮住了」不少抄襲者。這名法語老師在他的博客「La vie moderne」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我是如何讓網絡變質」的文章,講述了他設陷阱的過程。直到3月22號晚,已經有17.5萬人閱讀了該文章。
Bonod是巴黎第八區Chaptal高中的法語教師,他很遺憾地看到現在的學生已無法自己思考。他講述到:「在我第一年教高中期間,我讓學生在家裏寫一篇作文,那時正值學校放假,學生們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完成作文。在讀了學生們寫的作文之後,我發現有多個人的作文裡有相同的模糊不清的句子。在Google上搜索了之後,我發現一個相近主題的修正答案在網上賣1.95歐元。」Bonod還發現過在一次測驗中,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用智能手機上網,抄襲了在Google上找出來的標準答案。這正是考官們擔心的一種作弊技巧。
「所以我決定在接下來的一年要做一個小小的教學試驗:我讓網絡變質!」Bonod首先選擇了一首在網絡上幾乎找不到的、十七世紀的巴洛克式的詩,作者是Charles de Vion d’Alibray。然後,他修改了維基百科的記錄,故意放置了一些虛假的信息。隨後他假裝是一個學生,在網上詢問有關這首詩的問題,並用另一個暱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還寫了一個有一些拼寫錯誤的答案,並提供給一些銷售答案的網站(Oodoc和Oboulo)。Bonod老師還提升這些信息的關注度,讓這些鏈接通過搜索引擎而傳播。
開學了,該是檢測試驗結果的時候了。Bonod留了一份關於這首詩的作業。結果65名學生中有51人不同程度的複製了在互聯網上找到的信息。「我還給了學生已經批改後的作業,當然沒有給分數。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他們,而是向學生揭示一個問題:網上有欺騙行為,他們是直接的受害者。」
Bonod總結說:「在語言方面,高中生在這些數碼信息中還不夠成熟,太依賴於互聯網會阻礙學生掌握本應該從學校獲得到的思想自主性和個人的文化理念。」
Bonod對法國電視台的記者說,作為老師,希望能教育出「有批判性、思維成熟的學生」、「公民」,但他令感到遺憾的是,每當讓學生練習表達個人看法時,學生們寧願選擇找網絡上的答案而懶於自己思考。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