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新紀元】猛獁象急凍之謎:極端氣候驟至

font print 人氣: 3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3月25日訊】(本文轉自267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共有兩篇文章。
猛獁象急凍之謎:極端氣候驟至 文 ◎ 肖恩、華明
氣候變遷謎中謎 中國「天人合一」點迷津 文 ◎ 肖恩 )

猛獁象急凍之謎:極端氣候驟至
文 ◎ 肖恩、華明

近年來地球極端氣候頻發,科學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內部的地核正在改變地球磁場,而地球強大的磁場是保護人類免遭外太空各種致命輻射的屏障。

古猛獁象滅絕的例子或許就是地球上一次地磁突變導致氣候遽變的一個有力佐證。

2005年春,一位俄國獵人在靠近極圈的西伯利亞茫茫雪原上打獵,一不小心,被一個凸起的東西絆倒了。當他清除覆蓋在這個東西上的冰雪時,看到的竟是一頭完整而僵硬的猛獁象!

讓人吃驚的是,在這頭猛獁象的舌頭上,還殘留著待咽的毛莨草,它的眼睛至今透明。科學家們認為數萬年前,這隻猛獁象正在悠閒地吃著青草,氣溫突然急遽降低,它還沒來得及吞下嘴裏的草,便一下子被永恆地凍結在歷史中。

有些從凍土帶掘出的猛獁象的肉,雖然冷凍了一萬多年,看起來仍像新鮮牛肉一樣。嘗過這些猛獁象肉的人都說它仍鮮嫩可口,前蘇聯科學院還用猛獁象肉招待過尊貴的客人。只有速凍,才可能新鮮,而要速凍一頭軀體巨大並長著長毛的猛獁象,氣溫頃刻間至少要下降到零下65至75攝氏度。

這可怕的突發嚴寒是怎樣產生的呢?除了地軸地極的劇變,很難想像什麼事件能使那一地區的氣溫能在頃刻間下降到攝氏零下65度以下。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嚴寒是地球磁極變動造成。可能由於某種原因,使得北極磁極突然轉移到了西伯利亞一帶,於是那裏就出現了像北極一樣的低溫氣流,導致了猛獁象被凍死。

猛獁象起源於上新世的非洲熱帶地區,身上長著長毛,身高可達5米,體重達約10噸。中國的東北、山東長島、內蒙古、寧夏等地區都曾發現過猛獁象的化石。

地球磁場驟變

地球磁場是偶極型的,近似於把一個磁鐵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北極大體上對著南極而產生的磁場形狀,但並不與地理上的南北極重合,存在磁偏角。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地球強大的磁場是保護人類免遭外太空各種致命輻射的屏障,然而,科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內部的地核正在改變為地球提供保護的磁場。

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下一次磁性逆轉可能迫在眉睫。近10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關注著地球磁場強度的變化,通過數據對比,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地球磁場強度正在急遽變弱。針對地球磁場強度變弱的原因,科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地球磁極即將出現翻轉的信號,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只是暫時的衰弱,幾百年後地球磁場將會重新轉強。

然而不久前,巴黎地理學會的科學家高斯爾‧胡洛特通過觀測發現,在靠近地球兩極的地方,地球磁場差不多已經完全消失,這是地球南北兩極不久後將要出現大翻轉的明確信號。

磁場倒轉 地球保護層消失

科學家認為,地球南北極顛倒一下,本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曾經發生多次的地磁極倒轉,地質學家據此建立了磁性地層學,用於地質年代的劃分對比。

但是可怕的是,在磁場的倒轉過程中,賴以保護人類免受太陽強烈輻射的地球磁場將會完全消失,地球將整個暴露在各種致命的宇宙射線下。兩極翻轉過程中磁場消失的時間共有多長,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議的焦點。

通過研究火山熔岩中的鐵礦石,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地球磁場消失的時間將持續幾千年——在這幾千年內,地球將完全暴露在太陽輻射的致命燒烤中。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兩極翻轉導致的磁場消失最多只會持續幾個星期。

顯然,地球磁極翻轉將導致地球上的嚴重災難,而對於人類來說,最大的災難莫過於強烈的太陽輻射。平時,這些宇宙射線全在太空中就被地球磁場給遮罩了。然而地球兩極翻轉過程中一旦地球磁場消失變為零,這些太陽粒子風暴將會猛擊地球大氣層,對地球氣候和人類命運產生致命的影響。

愛因斯坦和為數不少的科學家堅信,如今冰天雪地毫無生機的南極曾經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愛因斯坦認為,原來的北極點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極也不在南極點上,而位於溫帶地區。

那個時候,溫度氣候均適宜的南極大陸也許曾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古文明。然而地殼發生了逆時針大移動,北極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南極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極點,氣候突然異常寒冷,大陸被冰雪覆蓋,南極文明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在當時的北半球,分佈廣泛、極其耐寒的長毛猛獁象也就是在這突然的氣候事件中被瞬間凍死。

大地震引發地軸偏移

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是日本以及智利的大地震是否對地軸的偏移以及地球氣候產生了影響。《紐約時報》引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候系統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阿萊格拉‧萊格蘭德(Allegra N. LeGrande)的話說,日本地震僅僅輕微地改變了地球的品質分佈,導致了地球形狀軸偏移了超過16.5釐米。這種變化簡直是微乎其微。與地震有關的偏移比那些大氣和海洋帶來的自然變化還要小得多。此外,2010年的智利地震也使得地軸偏移了2.8英吋(7.1釐米)。

但在地球的歷史中,地球在遭遇諸如小行星的劇烈碰撞、極其強烈的地震等災難時,都會引起地球內部品質分佈的突然變化,從而導致地球自轉軸線的「位置發生偏移」。地球自轉軸線的偏移自然會引起地球氣候的突然變化。有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的恐龍絕滅就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地軸偏移,以及一系列的火山噴發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米蘭科維奇循環」

此外,地球軌道只要有輕微的變化,就會影響到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上的分佈,雖然對地球的年平均接受輻射量影響不大,但對地區性和季節性的輻射量可能有很大影響。地球的軌道主要有三種變化,亦即運行軌道的橢圓度、地軸傾角和地軸的進動。三種變化結合形成「米蘭科維奇循環」,是地球產生冰河時期和間冰時期的主要原因。

「米蘭科維奇循環」是由上個世紀40年代南斯拉夫科學家米蘭科維奇(M.Milankovitch、1941)提出地球軌道三要素變化旋回與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有關的假說。三要素包括地球軌道偏心率變化10萬年週期、黃赤交角變化4萬年週期、歲差變化2萬年週期。米蘭科維奇通過準確的計算,發現由於地球軌道變化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的變化與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一一對應。

然而,他的研究成果在當時沒有得到地質學家的承認和重視。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聯合國深海鑽探專案(DSDP)的開展,海斯(Hays,1976)等人依據對深海鑽孔中有孔蟲殼的氧同位素變化分析,確認了冰期與間冰期的轉換存在2、4、10萬年週期。並可據此預測地球未來氣候變化。俄羅斯科學家就是根據「米蘭科維奇循環」推測地球氣候正處於逐漸變冷時期。

自然因素影響氣候變化

此外,太陽輻射被認為是影響氣候的最主要因素。太陽是地球最主要的外來能源,太陽活動不論長期或短期的變化,都能影響地球的氣候。其中,火山噴發對地球氣候的變化最為直接,火山噴發向大氣噴出氣體和火山塵,火山塵會阻斷太陽輻射,造成氣溫下降。

海洋也是氣候系統的基礎組成部分,短期幾年或幾十年內的漲落變化,如厄爾尼諾現象、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冰洋的溫度漲落,比大氣溫度更能代表氣候變遷情況;從長期來說,海洋中的溫鹽環流是海洋深層的緩慢水流,對海洋中熱量的重新分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本文轉自267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

氣候變遷謎中謎 中國「天人合一」點迷津
文 ◎ 肖恩


儘管西方發達國家在技術及監測手段等方面領先於世界,但面對需要長期觀測的氣候變化研究卻顯得力不從心,無法研究自然史的中、長週期規律。圖為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與會人士正在商議事項。(Getty Images)


目前地球上極端氣候頻發的原因,專家說法互有歧異,然而充滿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卻早已明示: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其實都是人心不正造成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恢復人類的道德、淨化人類的心靈開始。

儘管西方發達國家在技術及監測手段等方面領先於世界,但面對需要長期觀測的氣候變化研究卻顯得力不從心,無法研究自然史的中、長週期規律。然而,中國古代長達數千年的自然史紀錄卻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從而有助於發現各種自然發展規律,有助於當前的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

「天人合一」 中國古代史料豐富

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天地生人學術講座創辦人宋正海先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科技創新功能》一文中指出,中國古代由於受「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特別重視自然災害和異常現象的觀測與記載。文獻中自然史料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有著類型多、系列長、連續性好、綜合性強等優點,在氣候變遷研究中獨樹一幟、得天獨厚。


1972年,中國著名氣候學家竺可楨應用中國古代豐富的氣溫史料和文物所載自然資訊,重建了中國近5000年來氣溫的歷史,發表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論文,得到英國《自然》週刊高度評價。(維基百科)


著名氣候學家竺可楨就應用中國古代豐富的氣溫史料和文物所載自然資訊,重建了中國近5000年來氣溫的歷史,早在1972年「文革」時期就發表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論文,論文不僅標誌著歷史氣候學的重要發展,而且也顯示了中國古代豐富的自然紀錄在當代氣候變遷和全球變化研究中的特殊作用。該文得到國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並曾被英國《自然》週刊評價為「論點具有特別的說服力。」

近代極端氣候頻發

目前,地球上出現極端氣候的頻率不斷增加是公認的事實。極端氣候事件是指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通俗地講是指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但目前地球氣候的變冷和變熱卻爭論不下,以下是近幾十年來,地球上所發生的幾次著名的極端氣候事件:歐亞大陸頻遭寒潮襲擊:2012年2月,歐洲出現的低溫暴雪天氣是多年來少有的,造成了600多人死亡。在現代社會,這樣的天氣造成這麼多人死亡是少見的。

中國西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連年大旱:中國西南2009年到2010年遭受了5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兩年以後雲南又出現乾旱;2011年,長江中下游在雨季還出現嚴重乾旱,曾經煙波浩渺、孤帆遠影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居然成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爆發了嚴重的生態災難。

此外,美國2005年8月25日卡崔娜颶風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印度洋2004年12月26日大地震引起強烈海嘯,造成15.6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死傷最為慘重的海嘯災難之一;孟加拉1987年7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一次水災;秘魯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區1970年5月31日發生了巨大雪崩;美國西部草原地區1934年5月11日凌晨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黑色風暴,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

氣候正在變暖還是變冷?

近年來,越來越多專家認為人類活動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人類活動在強烈影響著周圍環境。目前大多數氣候學家傾向於認為在最近幾十年內,人類的活動致使全球氣溫迅速上升,亦即「溫室效應」。如化石燃料的燃燒,製造水泥而排放大量CO2和飄塵,以及森林砍伐、過度放牧等等。

然而,一批氣候學家、歷史氣候學家、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從太陽輻射強度的緩慢下降、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溫的自然循環週期以及地質中的「米蘭科維奇循環」等現象,推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目前地球正處於小冰期時期,氣候趨於變冷,並提出「寒冷模式」的預測模型。他們認為,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微不足道,反而有助於抵消氣候變冷的趨勢。

到底目前地球氣候是變冷還是變暖?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有多大作用?依據短期觀測資料而建立的模式有明顯缺陷,因此到目前為止國際氣候學界並沒有定論,一直存在激烈辯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定義,氣候變化是指基於自然變化抑或是人類活動所引致的任何氣候變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定義與IPCC的不同。UNFCCC將氣候變化定義為經過一段相當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顯然,UNFCCC所指的氣候變化特指人類活動所引起的變化。

此外, IPCC根據全球近百年來平均氣溫變化的資料──如1906到2005年的一百年間升了0.74度,而在1956到2005年的50年,每10年上升0.13度,升幅是過去100年的兩倍,而過去10年中(2001-2010),有9年(2010、2005、2003、2002、2009、2006、2007、2004、2001)名列為最暖的10年等,在2007年發表的第四份評估報告中指出,自20世紀中期以來所觀察到的全球暖化,極有可能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所導致的。這也是國際社會所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溫室效應政策的基礎。

極端氣候頻發 人類行為造成

儘管尚無定論,但近幾年來地球極端氣候的頻發必定與人類的活動有關。正如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先生所言,雖然,目前的氣候預測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我們也無法確切知道溫室氣體的累積將如何改變地球的氣候,但是我們知道人為污染確實可能導致氣候變遷,其影響不容忽視。理由有三:(1)人類的活動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2)溫室氣體具有暖化地球大氣的特性;(3)溫室氣體的生命期從十年到數百年不等,能影響地球氣候數百年之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氣候學界依據中國獨一無二的、浩瀚的古氣候史料記載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大系統觀哲學思想,對地球氣候變遷提出了更加獨到的觀點。

中國古氣候史地研究顯示,在過去5000年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大陸曾經出現過4次冷暖交替時期。出現1-2度的氣候變動完全正常。與此同時,「天人合一」的大系統觀又警示人們:地球人的行為與道德又會對應天體以及氣候的變化。

無可否認,氣候的變化是人類現時面對的重大挑戰。目前地球上極端氣候頻發的原因,從「天人合一」的大系統觀來看,歸根結底都起因於人類自己的行為,是人類自己本身出了問題。因此,最終還是要從人心來尋找解決的辦法。

改變環境從淨化人心開始

2011年12月11日,轟動一時、但又沒有任何約束力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194個締約國,在第17屆南非德班會議結束時達成了一攬子決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這些決定對於提高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激發更強有力的行動,並且為應對氣候挑戰籌集資源至關重要。

為達成該協議,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這次氣候變化大會推遲了36小時閉幕。這是國際社會對試圖阻止氣候變暖、減緩「溫室效應」所做的一次努力。就在防止氣候變暖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剛剛落下帷幕,歐亞大陸就遭受罕見的極端氣候──寒潮的襲擊,歐洲出現低溫暴雪天氣是多年來少有的,共造成了600多人死亡。

面對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正在發生的林林總總的災難,諸如地震、海嘯、火山、風暴、乾旱、洪水、滑坡、瘟疫及流行病等,從「天人合一」的大系統觀來看,它們並不是孤立事件,相互之間其實是彼此影響的。

地球的現狀就是人類心靈的鏡子,目前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其實都是人心不正造成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恢復人類的道德、淨化人類的心靈開始。或許目前人類社會的動盪以及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發,正預示著人類將走向瑪雅預言中所稱的「地球更新期」。◇

本文轉自267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2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電)中國考古專家研究認為,河北泥河灣遺址出土的猛象化石是目前世上最早的同類化石�
  • 2005年春,一位俄國獵人在靠近極圈的西伯利亞茫茫雪原上打獵時,無意中發現了一隻冰封了三萬年而且保存完好的猛獁象,它的眼睛至今還是透明的。科學家表示,這是目前發現最完整的冰河時代古動物屍體,它的發現也引發科學家們湧向發現猛_象的地方。
  • 【大紀元2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八日電)中國大陸吉林省九台市發現一批猛瑪象和披毛犀的史前巨獸化石,為世人提供了研究猛瑪象等古生物的線索。
  •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二十三日電)台中縣山線社區大學石頭學的學員王鎮炎,在大甲溪石岡段採集到猛象的幼象臼齒化石,是中部地區首次發現,頗為難得。
  • 【大紀元5月23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史前猛瑪象(瑪應為犬加馬,音為「罵」),一般人只能從卡通上面看到,不過,就在台灣中部,竟然有猛瑪象的遺骸,台中縣山線社區大學學員王鎮炎,在大甲溪石岡河床採集到猛瑪象幼象的「臼齒化石」,這也是中部地區首次發現猛瑪象遺骸。
  • 卡通《冰原歷險記》裏的有情有義的長毛象,贏得孩童的歡笑也感動著家長。繼二零零五年國際博覽會上吸引二千萬參觀人潮,長毛象特展現正在台灣掀起旋風。
  • 人們大多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才知道萬字符(卍)這個符號的,可是,早在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和一些古老的西方文化中它就存在了,他代表著智慧與慈悲。
  • 赫利希克羅桑(Hrithik Roshan)今年與「世界最美麗女人」艾許維亞雷伊(Aishwarya Rai)演出的史詩鉅片《帝國玫瑰》(Jodhaa Akbar)中,展現天王接班人氣勢,勇奪「印度奧斯卡」、「印度銀幕週報」以及「印度電影觀眾獎」三座寶萊塢最重要的影帝大獎,不過天王不好當,不僅得能歌善舞、還得要有過人本領,赫利希克羅桑在電影《帝國玫瑰》裡除了同樣展露精湛演技,甚至還得冒著生命危險隻手搏大象!
  • (大紀元記者敬夜思綜合報導)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兩百年前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假說越來越持反對態度,無論是動物器官的演化、「微進化」與「廣進化」的邏輯區別,現代生物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古生物學,都對進化論做出了否定,比如寒武紀生命不是慢慢進化而是一下子大爆發、史前文物所展示出的人類不是進化而是週期性發展,災難性事件和自然選擇,以及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等等現象,都證實了達爾文提出的進化假說是不成立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