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9日電)海拔上千公尺的台東縣霧鹿國小利稻分校全校有30名布農族學生。主任邱榮義在父親過世後,赫然發現布農傳統文化的重要,成立歌謠培訓隊,盼傳統文化在新生代生活繼續流傳。
從小在高山上成長的邱榮義,只有在大學時到新竹教育大學唸書,才離開台東;由於跟從小長大的環境完全不同,邱榮義很不習慣,非常想回家,「覺得不是我的生活」,因此畢業時,學校希望他能留下來,邱榮義還是決定回山上。
民國90年時,邱榮義的父親過世,當時他也是2個孩子的爸,小孩開始學會走路;「就感覺缺了什麼東西」邱榮義說。
邱榮義說,從小到大接受到的是漢人文化,雖然也跟著爸爸去打獵,但是完全不知道那就是布農文化,跟著父親參加祭典,看著大人喝酒喝到醉,印象很不好,完全不知道其中的意義與精神。
他從那時候開始,先帶著2名兒子,有空時就在家練習布農歌謠,包括童謠還有祭儀歌曲,沒有給小孩壓力,小朋友就越學越有興趣;邱榮義就在利稻成立「布農傳統祭儀歌謠培訓隊」,請部落長老,教授布農族傳統歌謠祭儀、狩獵、陶土、織布及祭典文化,讓高山布農的生活文化與藝術,能夠代代傳承下去。
學生越練越好,邱榮義帶著學生到各地表演,從台東到台北,給孩子們很大鼓勵。邱榮義說,文化傳承不能「開玩笑」,他不再像當初抱著「玩」的心態去面對,而是把這視為文化扎根的工作,而且把根扎好,小孩也不容易學壞。
在利稻部落土生土長的邱榮義,體育運動類項目表現非常優異,年輕時期有非常多下山服務的教職選擇,但是他說,深切了解文化的傳習,要從「家」開始,文化的學習是家長的責任,文化的傳承從自己家裡的小孩開始指導,讓文化生根是責無旁貸的責任。
現在利稻國小學生畢業前,一定要走1次嘉明湖,最高海拔3429公尺,這也是部落祖先分支地,全長28公里,邱榮義說,每年都有小朋友高山症或是體力不支,但這也告訴學生,做事情遇到困難時要如何解決,堅持到底才會成功。
邱榮義到處申請計畫支持各項傳統文化的扎根工作,他說,外來的人文化扎根觀念比他還深,更加深他的動機,盼布農族傳統能夠在新世代的血液中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