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技工成培育達人 盼鱟機盎然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金門11日電)有活化石之稱的金門沿海「鱟」,棲地遭破壞,族群減少。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技工成勇生一頭栽進鱟培育世界10多年,擇期放流人工培育的稚鱟,希望再見盎然生機。

金門長期戰地政務,海岸嚴格管制出入,鱟群獲得完善保護,軍管解除後人為干擾及大陸漁船濫捕、濫炸,族群銳減。

小三通水頭商港動工興建後,鱟群最多的水頭、后豐港沿岸,也難得一見。

鑑於地區鱟數量日漸稀少,金門縣水試所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費補助與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章波指導下,民國88年起培育稚鱟,年輕的成勇生跟著學習,培育最具代表金門的海中生物「鋼盔魚」。

金門縣政府也在民國89年1月依漁業法公告古寧頭潮間帶800公頃海域為鱟保育區到93年12月31日,嚴禁捕鱟並保育,期滿後再公告繼續延長保育區設置時間,到98年12月31日,讓鱟有喘息與繁衍的機會,並從90年起每年放流稚鱟。

成勇生在民國85、86年就與陳章波和鱟接觸,也學習繁殖鱟的知識與技術。他蒐集相關資料,也實際觀察鱟的習性、成長,深化繁殖智能與技術。

成勇生表示,10公分以下的鱟在海岸泥灘地生長,潛行沙中,以蠕蟲、軟體動物、有機碎屑、藻類、死魚等為食物,溫度攝氏20度以上會爬行泥灘地覓食;長到10公分以上則潛到沿海生活,也會到潮間帶覓食或上岸產卵。

鱟有堅硬的外殼保護,成長時要脫殼,成勇生表示,鱟約在15、16次脫殼後成熟,可交配產卵,夏天是產卵季,受精卵約50天孵化,8月後第一次脫殼成1齡鱟,隨後1年脫殼3次成4齡鱟後,以後每年脫殼1次。

培育的1到3齡鱟餵食碎魚肉、豐年蝦、魚飼料。成勇生表示,2齡鱟脫殼轉3齡鱟時死亡率偏高,至今還未找到原因。

水試所每年鱟受精卵孵化率已達7到9成,但放流的稚鱟以1、2齡為主,就是瓶頸尚未突破,但稚鱟早日回歸大自然,愈容易適應當地生活環境。成勇生還是設法克服瓶頸,讓人工培育鱟的技術向前進展。

水試所人員在浯江溪口海邊發現5齡鱟及其他稚鱟,預定本月30日在古寧頭海邊放流15萬隻1齡鱟,期盼順利成長,將來在海邊產卵,為金門增添生態環境特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