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歐洲

桶匠舞2012再現 勿忘慕尼黑大災難

【大紀元2012年0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芩德國慕尼黑報導)來過德國慕尼黑的人多少都對瑪琳廣場時鐘有點印象,每天中午12點,市政廳大樓的時鐘表演讓人引頸觀望。時鐘共分兩層,上面是威廉五世舉行婚禮時的馬術比賽場景,下面是中世紀大瘟疫過後,慕尼黑首先出來慶祝重生的桶匠舞。



慕尼黑市政廳大樓的報時鐘,下面一層是桶匠舞。 (攝影:黃芩/大紀元)



瑪琳廣場上的桶匠舞跟市政廳大樓報時鐘上的桶匠舞相輝映

(攝影:黃芩/大紀元)

慕尼黑獨一份 七年方一回

桶匠舞(Schäfflertanz)是慕尼黑獨有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最初出現在1517年,從1760年開始,有規律的每七年出現一次。通常是從三國王日(1月6日)開始持續到狂歡節星期二(2月21日)結束,為期六週。2012年,桶匠舞重現慕尼黑。

1871年,七年一次的慕尼黑桶匠舞由「慕尼黑箍桶工藝專業協會」(Fachverein der Schäffler Münchens)來舉辦,該協會是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統治時期建立的。從1886年開始,至今一直沿用當時的旗幟。

過去,每七年的第一支桶匠舞是在巴伐利亞選帝侯或國王面前跳的,如今,第一支桶匠舞是當著州長和市長的面來跳。

表演者包括領舞、小丑、擊鼓手和樂隊,還有一位穿著標誌慕尼黑之子(慕尼黑城市標誌)服裝的女孩。舞蹈者身穿黑皮鞋、白襪子、黑皮褲和紅色外套,帶著象徵巴伐利亞的藍白色羽毛綠帽。他們手持綠枝,不斷變換著隊形,最後領舞者表演技術高超的喝酒動作,而後瀟灑地將酒杯往後一拋,由小丑用帽子接住酒杯。舞蹈動作整齊、活潑,傳統巴伐利亞音樂也很動聽。表演者不斷向人們介紹舞蹈的起源和這一傳統文化的意義。每次桶匠舞表演,圍觀者都是裡外三層擠得水洩不通。



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時代開始使用的旗幟,穿黃黑衣服的是慕尼黑之子(攝影:黃芩/大紀元)



在瑪琳廣場上演出的桶匠舞開演了(攝影:黃芩/大紀元)



動作簡單整齊,隊形變化大。(攝影:黃芩/大紀元)


動作簡單整齊,隊形變化大。(攝影:黃芩/大紀元)



動作簡單整齊,隊形變化大。(攝影:黃芩/大紀元)


動作簡單整齊,隊形變化大。(攝影:黃芩/大紀元)

箍桶匠給慕尼黑帶來重生勇氣

據傳,桶匠舞的來源與中世紀席捲世界的大瘟疫有關,歐洲幾次流行黑死病,那時世風日下,道德敗壞,這點從《十日談》中可窺見一斑。瘟疫過後,人們開始反省,重建道德規範。

有記載的桶匠舞是在1702年,到了19世紀,桶匠舞的傳說被正式記載。傳說1517年,可怕的黑死病也降臨了慕尼黑,人們被可怕的、遍佈大半個歐洲的瘟疫嚇壞了,不敢出門,整個城市死氣沉沉。瘟疫過後,最先出現在街頭的就是箍桶工匠,他們穿越荒涼冰冷的城區,在木桶上跳出歡快的舞蹈,清新的音樂喚醒了人們,點燃了他們重生的勇氣。

但現在也有人持懷疑態度,因為據記載,1517年慕尼黑死亡率並沒有特殊變化,也許人們只是嚇壞了不敢出門。正因為如此,桶匠舞才更顯得重要,是他們用勇氣喚醒了慕尼黑的生機。



桶匠舞和音樂給人們帶來重生的希望

(攝影:黃芩/大紀元)


桶匠舞和音樂給人們帶來重生的希望

(攝影:黃芩/大紀元)



桶匠舞和音樂給人們帶來重生的希望

(攝影:黃芩/大紀元)


桶匠舞和音樂給人們帶來重生的希望

(攝影:黃芩/大紀元)

人們相信跳桶匠舞可抑制瘟疫

至於為甚麼是每七年一次表演,其原因眾說紛紜。有說七是幸運數字,還有說是公爵威廉四世給了桶匠工藝專業協會每七年一次表演桶匠舞的許可。

一種最普遍的說法是,人們認為瘟疫會每七年出現一次,通過表演桶匠舞可以提醒人們重視道德,由此來抑制瘟疫的發生。在慕尼黑市政廳的樓上,一組浮雕也許可以證實這種說法。桶匠們在跳舞,惡龍趴在下面無望的觀望,不敢上來。



慕尼黑市政廳大樓拐角上的浮雕,桶匠們在跳舞,

惡龍趴在下面無望的觀望,不敢上來。(攝影:黃芩/大紀元)

純潔者才能參加表演

早先,參加桶匠舞的表演者要求很高,桶匠大師和大師的兒子是不被允許參加表演的。參加表演者必須是未婚、聲譽良好、無犯罪記錄和至少在過去的兩年內居住在慕尼黑的箍桶匠。

隨傳統啤酒製造業不斷更新,啤酒廠使用越來越多的鋁桶和大型容器,箍桶匠這一行業逐漸消失。如今,桶匠舞的存在僅僅是象徵慕尼黑釀造業傳統手工藝的歷史。為使這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參加者的條件也慢慢放寬。到了1963年,已婚者也可以參加了,從1970年開始,一些非箍桶職業的舞蹈者也被招收。今年,在39名表演者中,只剩下七位是真正的箍桶工匠。



純潔者才能表演的舞蹈(攝影:黃芩/大紀元)


純潔者才能表演的舞蹈(攝影:黃芩/大紀元)



水洩不通的圍觀者(攝影:黃芩/大紀元)


水洩不通的圍觀者(攝影:黃芩/大紀元)

勿忘瘟疫帶來的大災難

沿襲慕尼黑桶匠舞的傳統,所有參加組織、表演和樂隊的人員都是義務的志願者,從去年慕尼黑啤酒節過後,他們就開始在一起進行三個月的排練,之後是六週的演出。協會管委會要用一年多的時間,負責服裝的製作、音樂伴奏的準備以及其它雜事。所有這些時間,都是他們犧牲了年假和業餘時間來完成的。

桶匠舞領隊克里斯蒂安‧哈爾特(Christian Härtl,餐館老闆)對大紀元記者表示,能參加桶匠舞的表演他們感到非常榮幸。每七年一次的桶匠舞旨在提醒人們勿忘當年可怕的瘟疫。

從參加者要求很純潔的人才夠格來看,人們非常重視這一舞蹈和其代表的意義,這當中體現了人們對大瘟疫的反思、對回歸傳統道德的重視,時刻提醒人們不忘大瘟疫帶來的教訓。

很多官方和大公司都邀請桶匠們前往表演,在網上可以查到表演時間表:www.schaefflertanz.com,每天安排都是滿滿的,但私人邀請時間表在網上不顯示。週六2月12日15點30分,2月18日12點整,桶匠們會出現在瑪琳廣場上,大家不妨舉家前往觀看,七年才一回,很有意思的哦。



領悟著舞動帶有巴伐利亞標誌的藍白環(攝影:黃芩/大紀元)



祝慕尼黑獲得新生(攝影:黃芩/大紀元)



小丑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攝影:黃芩/大紀元)



再見,慕尼黑(攝影:黃芩/大紀元)


再見,慕尼黑(攝影:黃芩/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思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