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社會萬象

元宵節賞花燈

【大紀元2012年0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東延綜合報導)正月十五(2月6日),是中國傳統元宵佳節,中國古代的元宵節習俗有放燈、拜帖、猜燈謎等,流傳到今天雖有變化,但目前大部份地區的習俗也差不多,而各地又有各自的特點,有舞龍、舞獅子、踩高蹺、吃元宵、猜燈謎、賞花燈、劃旱船等活動,其中元宵燈會是現在元宵節的最大特色,在各地公園都舉辦燈會,商業氣氛濃郁。



江蘇泰州燈會。(ChinaFotoPress/ChinaFotoPress via Getty Images)


江蘇泰州燈會。( ChinaFotoPress/ChinaFotoPress via Getty Images)

現代花燈色彩斑斕 商業味濃

現代的燈會,採用現代光電技術與傳統工藝做出了很大型的綵燈。今年是龍年,所以題材多與龍有關。

老廣州謝老先生告訴大紀元記者說,現在去公園看花燈都是要收費的,雖然色彩斑斕也是只有其形而無其神了。以前過節各家都自己做綵燈,雖然沒有現代科技做得漂亮大型,不過是很有意思的事。

他說,元宵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廣州的郊區農村裡,去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要在這一天掛一個燈籠在祠堂大樑上,寫入族簿入籍,叫「添燈」,取諧音「添丁」。生女孩的,叫則「添花」。這是認祖歸宗的重要儀式。

老先生慨歎說,以前比較注重傳統,通過這些儀式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鄰里之間都很親近,互相幫助。現在大多隻是利用節日賺錢了,傳統的人文精神就越來越少了。

元宵燈會 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這天皓月高懸,綵燈萬盞。這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因為在古代,傳統道德講「男女授受不親」,女子足不出戶,只有在元宵節才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燈猜燈謎。未婚男女藉此機會為自己物色心儀對象,然後再通過媒酌提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的詩就是當時過元宵節的一個真實寫照。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也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

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

元宵賞燈源自東漢點燈敬佛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金吾不禁夜」是說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唐朝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在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

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後,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綵,綵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遊樂,喧鬧達旦,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

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責任編輯: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