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呈現心靈 澳製帽大師生活歷練中創作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記者李欣然、馬穎慧墨爾本採訪報導)距離澳大利亞墨爾本最著名的購物中心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不遠處,有一家帽子店,那是譽有當今澳大利亞女帽界大師之稱的瓦爾特勞德.萊納(Waltraud Reiner)經營的天地。雖說帽子屬於時尚品,但萊納打造空間卻頗有傳統韻味。尤其賽馬會或其他重大儀式,很多時尚愛好人士都會來這裡訂製帽子。

出生於奧地利的萊納,早年居住在德國。步上「製帽之路」對萊納而言,是個神奇的歷程,猶如她離開德國來到澳大利亞,是人生中奇妙的轉折!

在德國生活的前兩年,萊納計畫自己掙錢就讀心理學,但快樂的心境卻讓她不再想當心理學家。直到六年後,萊納心中升起那自童年起盤旋不止的強烈感受,「我心中有一種渴望,那種我從11歲起就一直有的感覺,又強烈起來,那種感覺似乎並不是我自己發出的,這種感覺似乎知道我應該幹什麼,每當我想起它時,我都會流淚。」

隨著感受日益強烈,萊納明白那發自心底聲音的提示:「我知道,我應該專門去做什麼,但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事情。」直到有一天,萊納看到一本雜誌上介紹澳大利亞凱恩斯的文章,「我突然想,也許我應該去澳大利亞。於是我去申請護照,而且很快就得到了。」於是萊納離開了德國,但抵達的不是凱恩斯,最終落腳的是墨爾本。

心靈指引 尋覓終生志業

命運之神的指引,過程也許時而清晰又模糊,但總會分毫不差。偶然的機緣,萊納得到了一家帽子店面試的機會,她回憶當時:「我縫了20分鐘後,在那枯燥的縫製過程中,奇特的感覺又從我的心裡升起來了。那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我聽到一個聲音:『我到家了,這就是我在尋找的職業,我不用再尋找了。』」萊納心情的激動、興奮、欣喜……「我找到了我一直在尋找的,我要去做帽子,那才是我的職業!」

就這樣,萊納開始製帽學徒的生涯。當她確定製帽就是內心所要尋找的職業後,她開始多方求學,精研技藝。一次回家鄉探望奧地利父母的旅遊中,萊納拜訪了旅程中所有的帽子店。

「我一路都在問能不能在哪裡免費學習?到了倫敦,在Rose Cory店,那是專為英國女王製作帽子的店,幸運的我在那裡學習了四年。然後我又在Somerville帽子店工作了兩年,而這家帽子店又是專為很多侯爵和公主製作帽子的名牌店。」萊納在倫敦學到很多製帽的技巧後,回到了墨爾本,並買下了一家帽子店,一做就是七年。

遭逢人生打擊 悟得新境界

正當事業順利之時,人生中一連串的打擊也隨之而來,萊納回憶:「1997年我先生出了車禍,使我不得不關閉我的生意,但當時我已經開始從事製帽教學,在墨爾本的大專學校教製帽專課,我在那裡工作了三年。但到2000年時,我幾近崩潰。」

當時的她,一對兒女尚幼小,分別是八歲與五歲,丈夫又有自殺的想法,萊納只能壓抑所有的想法、悲哀、氣憤、恐懼……那些深藏心底的感受無人可訴說,「我覺得自己快崩潰了,我知道我得做什麼來解脫自己,但不清楚應該做什麼,我的生命之神在此時又給了我提示!」

接受指引,萊納的生命再次發生轉折!她參加學習製作洋娃娃的培訓班,學會了在製作的過程中,表達所有的情緒,所以當培訓班結束後,萊納覺得自己解脫了。「我第一次意識到通過創作表達自己情感的重要性,所以我在學校的教學目的完全改變了,以前它只是關於製帽技巧,而現在,我開始希望我的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用她們手中的材料表達自己!」

磨難和痛苦讓萊納開始思考,並使她從原先單純追求技術昇華到一個新境界,學會在創作帽子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用萊納的話說就是:「用生活經驗製帽。」

「我參加了很多的研討會,製作了很多帽子,但沒有兩頂帽子是完全一樣的。正像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也沒有兩種材料是一樣的。教學中我總是和學生一起做,也許製帽的方式相似,正如我們大家的生活方式可能相似,我們都呼吸,但我們是不同的人。」

每頂帽子如同每個不同獨特的生命,就恰似每個人在生命歷程裡,總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我們人生扮演的很多角色,就像我們戴的帽子一樣。我們可以是女兒、戀人、母親,可以有很多頂帽子,這些帽子並不能代表我們真正的自己,只是我們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的一種選擇。」

製帽藝術 扮靚人生

如今,對萊納而言,製帽已經不再是一門手藝,而是一門藝術了。自己獲得享受的同時,萊納也分享如何從「帽子」獲得快樂,扮靚他人的人生。

萊納分析,男性喜歡女性戴帽子,因為某些帽子會使女性更具女人味。對於女性而言,戴上不同的帽子也可以展現不同的個性風格,「例如,戴上一頂用鮮花修飾的帽子,會很有女人味;但如果帶上一頂很高的帽子,人們就不得不抬頭仰望妳。妳會由於戴了不同的帽子,而有不同的感受,更何況,妳還可以將帽子都摘下來,還原到本來的自己。」

萊納有來自各個國家的學生,也曾在香港和泰國開過製帽班,她發現東方女性對帽子既陌生又好奇。「我發現東方女士對於自己的頭髮很挑剔,她們對自己的髮型也很挑剔,而且她們往往不戴帽子,但我把帽子介紹給她們時,她們都很興奮。雖然戴帽子並不是東方人的傳統,但為什麼不可以戴各種帽子試一試呢?」

不同樣式、顏色的帽子,可以展示人們不同的自我,相對的,在萊納眼中不同的人也賦予帽子不同的靈魂。「我認為,帽子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心靈。雖然帽子本身只是一個物件,但戴帽子的人卻賦予了它靈魂。例如,戴上某頂帽子,那個人可能會被賦予不同的美德,例如大度、有趣、幽默、現實、高傲或令人討厭——我的意思是說,雖然帽子本身是死的,但帽子幫助戴帽者表達自己。」

戴帽如人生 換角度 別有風景

另外,戴帽子也講究角度,不同的角度,帽子達到的效果就會不同。「如何戴帽子很重要,需要考慮髮型,是否帶耳環?是否上口紅?而且戴帽子需要考慮角度問題,因為戴帽子的效果會因為這些而改變,如果你戴帽子的角度不對,效果也不會好。」而人生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不同的角度自然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從一個角度看我們的人生也許很糟糕,但如果換另外一個角度,也許你會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走過困境,萊納經營目前的製帽店,頗受時尚人士喜愛,也從事製帽教學的她,性格顯得豁達,看不出曾經的抑鬱與迷失,她說,每個人都戴著一頂無形的帽子,人生需要笑聲,需要幽默的態度。「如果人生中能夠有更多的笑容,我們會活得更輕鬆,戴帽子表現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戴帽子,其實每個人都戴著一頂看不見的帽子,我們希望,用我們有形的帽子將那個看不見的帽子表現出來,並且讓戴帽者因此而感到快樂。」

「對於我而言,帽子並不是我生命中的全部,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心理的藝術。」是技藝,是藝術,或許對萊納而言,從「帽子」那兒得到的是更多人生的哲理與省思。

--轉載自《新紀元》258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發現家鄉的長輩一個個戴起了老花眼鏡,從小就愛敲敲打打的施紀墉看見了商機。從創立眼鏡公司、轉型製作創意手工眼鏡,繼而為顧客量製眼鏡,施紀墉貼心的設計造福不少顧客。施紀墉同時擁有設計、製造與驗光師資格,在台灣眼鏡界可說是「絕無僅有」。
  • 古時為故里造橋鋪路被視為善行義舉,時空遞嬗的今天,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祕書長林秋芳憑藉著20年來在文化部門工作、策劃多起大型展覽經驗,在兩年半前,舉家返回宜蘭礁溪故里定居,也在當地灑下一把文化藝術的種子。
  • (shown)沒受過正統的音樂學院教育,陳明章音樂創作逾30年,被譽為臺灣民謠大師,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臺語歌手,又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 為學月琴,陳明章拜臺灣國寶級薪傳獎民族藝師朱丁順為師,後續他又花了30年的時間破解陳達演奏月琴的技巧。陳明章自如地運用臺灣古調在作品裡,協調而不失韻味,懷古而不衝突,舉凡臺灣各類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還有各類民謠如〈思想起〉等閩南音樂曲韻、旋律他都熟稔。陳明章創作自成一格,被譽為「現代臺灣民謠」。真摯、率真、直爽、樂觀而開朗的他恰是道地臺灣人性格的最佳寫照,熱愛臺灣本土文化,於是,他無償的教授月琴、推廣月琴;崇尚自由與民主,於是,他誓言中國不民主,不到中國大陸演唱…
  • 「分享美好的生活」是林昌民經營「安妮公主花園」的初衷也是夢想。園區以幸福的概念做為主軸,除了做好安妮公主花園的管理和企劃,林昌民把更多的時間投入改善周邊環境及關心當地休閒產業的整體發展……
  • (shown)民以食為天,食物曾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唯一社會活動,中國人也素來珍惜食物,敬愛上蒼的賜予。如今時代發展,社會多樣化,食物也已經不再純粹天然。可貴的是,在北歐,有這麼一位以關注食物為己任,執著追尋食物真相的丹麥人:克勞斯.梅雅(Claus Meyer)。曾說:「食物料理絕不是為了好玩和享受。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讓我們能夠思考,也讓我們去展現博愛。因此我們人有責任,在所有的事物中,去尋找它們的真和美。這是北歐菜系燃燒的平臺,或許是為了丹麥,或許更是為了整個人類。」
  • (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道)「如果人生重新來過,我還是會選擇紮紙。因為做開了,就不會轉。」──「秋記紮作」陳伯 中秋節,最讓人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阿媽買的手紮燈籠。但如今紮紙工業沒落,往日的中秋傳統在現今社會難以維繼。茫茫人海中,還有一名九旬老人以畢生的經歷投入到紮紙工藝中,以一雙巧手留住傳統,留住歷史。 他,被稱為香港最後一個紮紙師父。
  • 八、九十年代,曾經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很多片商開戲,製片人忙得不亦樂乎。那時也湧現出無數的大牌明星,塑造了香港電影的獨特風格和味道。但如今香港電影面對大陸市場的挑戰,在夾縫中生存,前景充滿曲折。陳自強分享他對於香港電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
  • (shown)出道兩年,10歲的陳彬睿寫了50多篇影評,得到「最年輕的影評家」稱號。應邀參加好萊塢動畫片《馴龍高手》新片宴會,陳彬睿在群星燦爛的宴會上游刃有餘,在眾星矚目中採訪了動畫片的導演和主要演員,最開心的是進門時得到兩個玩具,出來後還有玩具!
  • 翻山越嶺,陡峭的山坡,碎石不停落下;荒草蔓長已分不清方向;經受大自然洗禮及歲月刻痕,回家的路已中斷、消失。跟隨老流興部落的泰雅族人找路尋根,促成陳潔瑤開拍《不一樣的月光》,透過電影,看到原住民對待土地的溫柔深情。
  • (shown)張俊傑說,繪畫不是技術而是心術,做一個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繪畫的基礎,藝術的境界走到高處,表達的是對自然與萬物的愛。提升自己的心靈,與自然結合,不斷提高層次,是沒有止境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