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兩次餐敘,都去了同一家餐廳。店家頗具巧思,「茶」無所不在,以茶入菜餚、入湯品、入甜點,當然,入飲料,就更不在話下了,因此,置身其間,被層層疊疊的「茶」氛重重的籠罩、圍繞著,清新雅致、淡而有味,讓人歡喜、引人入勝……
第一回光臨,是朋友的引薦,倆人結伴享受了一個逍遙悠閒的美好下午。品嘗著桂香蒸魚、啜飲著高山烏龍,茶香、茶味輕輕的、淡淡的在感官知覺裡,在心情律動中,以一種慵懶、緩慢的節奏開展、蔓延……。說說繁瑣的家務,談談紛擾的世道,沒有憂慮或沉重,竟都因接納而輕鬆了。我們對坐,不論閒聊或靜默,都怡然舒適,朋友之間,彼此相知相惜,還有什麼比這滋味更深遠、更綿長呢?
再一次造訪,則是姐妹三人相偕而來,共度了半天安然自在的歡樂時光。曾經互相提攜、成長的手足,各自婚嫁成家後,反倒少有像這樣相處的片刻,在理妥俗務、排除萬難之後,才有這麼一場溫馨姐妹會。如果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麼,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修得自始至終、不離不棄的手足情呢?感謝有如此的機遇,在茶緣中聚首,一起分享、分擔生命中的苦樂與悲歡。
兩度前來,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 顧客以中、老年者居多,年輕人倒成了異數。更特別的是老年婦女,屬最活躍的類型,她們可能是姐妹,也可能是手帕交,三五成群、團團而坐,吃得開心、聊得盡興,神采奕奕、容光煥發,顯得單純而率真、樸實而可愛,連旁觀者也感染了那份歡愉!我想,她們應該是在嚐遍了人間的千百種滋味之後,終於心領神會──平平淡淡,才是真滋味。
曾經,在不諳世事的少年十五二十時,喜愛濃烈的咖啡,勝過平淡的清茶。總認為摩登新潮、馥郁香醇才夠豐盈精彩;對人情世故亦作如是觀,一定要擁有美麗浪漫的愛情、義無反顧的友情,和面面俱到的親情,乃不負此生。然而,如今幾經風雨,已屆哀樂中年,不再尋新獵奇、競相時尚,只求平安、平常,總算能鑑識出清澈茶水中那隱隱約約、似有若無的甘美與香甜。
或許,非得要有一段嘔心瀝血的歷程,才足以洞見「繁華落盡」的真醇。因此,蘇軾在「烏臺詩案」入獄百日,後貶黃州復召汝州,半途又值幼兒夭折,與盤纏用罄的困窘之際,作〈浣溪沙〉以抒懷:「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琖,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渡過半生的顛沛流離,最終,所有的歡樂和苦痛都消弭化解,且安静從容的咀嚼鮮蔬、小飲清茶,一口一口的品嚐出生命的滿足與適意,窺見人間的清歡之美,這無寧也是一種圓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