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傳統在A4大小的籠子飼養2-4隻蛋雞,多數雞10爪終生不曾踏上地面,一旦蛋產量下降,飼主便以「禁食」,迫使雞換羽、代謝、繼續生蛋,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產的蛋,動保團體稱之為「痛苦蛋」。你可能不在意,但動保團體表示,飼主擔心母雞在此環境身心不健康,會在飼料中添加各種抗生素預防疾病的發生,2012年歐盟已禁令境內農民以格籠飼養。立委呼籲,從消費端反推,鼓勵飼養者參與。
動物社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雞隻在重要行為、偏好或需求完全被剝奪,不僅會造成母雞嚴重代謝不良、骨質疏鬆,痛苦抑鬱也容易引發體弱導致疾病或感染。她表示,台灣已有10家牧場轉型生產「動物福利雞蛋」,呼籲政府,效法歐盟,將不同的飼養系統標示於蛋盒上,建立分級制度,讓消費者明確選擇、支持。
立委田秋堇指出,政策沒辦法立即改善,可以從消費者端反推,消費者拒絕購買格子籠飼養的蛋,餐飲、賣場自然會配合消費者習性,飼主受到壓力就迫使改善,田秋堇表示,會率先向立法院餐廳建議,明示餐廳提供的雞蛋來源。
陳玉敏說,一顆「動物福利雞蛋」雖然比市售貴約6元,但每人一天一顆就足夠,不必多食。她也呼籲台灣餐飲業者,特別是速食業的麥當勞、肯德雞等及超商販售的茶葉蛋,應制定「動物福利」政策。
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動保科技正周文玲回應,民國96年曾編列新台幣300萬元輔助3戶農民改採室內平地飼養,但申請熱度不大,而這3戶當中的2戶就是研究會調查公布跟進歐盟主張的10戶業者中的2家。
她強調,推動歐盟主張的人道飼養方式產出健康蛋是很好的觀念,農委會希望媒體多加宣導,呼籲消費者支持、選購,如此才有助於產蛋量提高,也才能進軍商業連鎖系統銷售,取代台灣目前仍是格子籠養法為主的現況。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年生產67億顆雞蛋,每人每年平均吃下290顆蛋,蛋雞產業產值約占畜牧總產值10%,每年飼養約3,650萬隻,其中99%是以這種「格子雞籠」裏飼養。◇
(責任編輯:李芷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