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年前種子「開花」復活遠古生物或災難
【大紀元2012年0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肖恩綜合報導)2月20號,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距今3萬年冰河時期種子復活開花」的報導被廣泛轉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多數人為之興奮、歡呼,但也有少數冷靜的科學家早就提出質疑:人類干預自然可能導致災難。
報導說,在俄羅斯博物館的一個角落中栽種著一盆名叫stenophylla的蠅子草屬植物,儘管在野外也有這種植物生長,但博物館中的這株卻大為不同,因為它曾沉睡數萬年。
3萬年 冰河時期種子「復活」開花
3萬多年前,stenophylla的種子被松鼠們埋藏在西伯利亞的凍土之中,寒冷為種子的生命進程按下了暫停鍵。如今,它重見天日,綻放出潔白的花朵,堪稱世上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多細胞生命體。
科學家表示,低溫凍土好比一個「基因冷藏庫」。stenophylla的「復活」意味著一些早期生命形態——「那些早就從地球上滅絕的生物」——可以在冰封的荒原中長眠不朽。這同時意味著,若在火星或其他冰冷的星球上發現處於休眠狀態的生命,這些生命也有可能重新復甦。
放射性碳年代測定顯示,所發現的種子有著數萬歲高壽(3.15萬至3.21萬年)。研究人員表示,由於松鼠的食品儲藏室被冰楔(由地表水週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凍結,促使裂隙不斷擴大並為冰體填充,在剖面上成為楔狀的現象)和冰凍的泥沙環抱,其中的儲藏物會很快冰凍且不會解凍。
該研究的負責人、莫斯科冰凍水文學實驗室教授Gilichinsky解釋稱,冰凍的泥沙來自地質學上所說的更新世晚期(距今約2萬年前,更新世的特點是冰川作用活躍),溫度在零下7攝氏度,泥沙從沒解凍。
研究人員在無菌環境中通過最先進的植育技術來培育數萬年前的種子,該技術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從單一個體培植出大量植物。藉助「微體繁殖」技術,研究者從發掘出的種子中提取出胎盤組織並使stenophylla在實驗室的花盆中再現生機、開枝散葉、開花結果,且所結出的新種子還能繼續繁殖。
這項研究結果於週二在《美國科學院院報》正式發表。科學家指出,有三萬多年曆史的遠古品種「柳葉蠅子草」重生,是得以「復活」的最古老植物。
研究報告透露,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科爾梅亞河畔尋找到約70個松鼠藏冬糧洞穴,內有數十萬個不同植物的種子樣本。
干預自然可能導致災難
早前,英國《每日郵報》曾報導說,渡渡鳥、劍齒虎、猛獁象以及汽車大小的犰狳,這些遠古滅絕生物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遠,然而它們卻是科學家們最想「復活」的遠古滅絕生物。科學家們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生物「重回人間」也只是時間問題。
《新科學家》雜誌最近也列舉出科學家們最想復活的10種遠古滅絕生物,包括劍齒虎、短面熊、穴居人、塔斯馬尼亞虎、雕齒獸、披毛犀、渡渡鳥、巨型地懶、恐鳥、愛爾蘭麋鹿。這些生物多是過去10萬年間滅絕的,科學家們可以獲得它們完整的DNA進行分析。
《新科學家》預期有朝一天,我們將可令這十種已滅絕動物獲得重生。該雜誌說:「我們的選擇不只是基於可行性,而且基於每種動物復活前景帶來的刺激。」
對於這一遠景能否實現、是否存在其他問題,也有專家提出質疑。人類僅僅為了獲得刺激和成就感就復活這些遠古生物嗎?
德國人類進化學專家斯萬特•帕博說,如果期望通過複製人為改變自然過程,這種行為就必須受到制止。複製出的生物在現在的自然環境中會出現哪些反應?干預自然可能導致災難。《侏羅紀公園》原著中,作者已經通過災難性場景的描寫,表達出對人類人為干預自然進程的深層次擔憂。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專家王文利表示,即使真的能發現遠古動物化石中保存的結締組織、軟骨組織等,這些軟組織也可能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硬化後保持完整的外形,但內部的DNA則很難測定。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DNA信息提取專家鄧亞軍博士認為,複製遠古生物,首要的就是確保獲得完整的遺傳信息,而做到這一點非常難。怎麼在保證不受外源污染的情況下,通過一系列科學手段,修補DNA信息缺失的部份。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任何錯誤,那麼複製就是一句空話,甚至會導致複製出無法想像的怪物。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