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政治

美媒:知青經歷如何影響習近平政治觀?

【大紀元2012年02月13日訊】中國副主席習近平訪美在即,外界普遍認為他將成為中國的下一任最高領導人,西方媒體也紛紛刊文對其政治仕途和傾向進行分析和解讀。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報導引用習家的朋友話,習近平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親的影響。父親使他瞭解了黨內鬥爭的內幕,培養了他的使命感和權利感,並在政界精英圈內建立了關係網。其中很多人如今在軍界和政界擔任要職。

不過,這些朋友說,他從相對舒適的城市生活一下子落入艱苦的農村生活中,這使他有了一種敏銳的自我意識,能夠與各行各業的人很好相處,還使他產生了恢復家族地位的強烈抱負。

現年58歲的習近平,從未在公開場合談論過自己家庭的歷史。

文革期間,15歲的習近平成為數百萬上山下鄉的知青隊伍的一員。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他在陝西樑家河一呆就是七年,而這七年的時間對他政治觀的形成影響很大。

習家的幾個朋友願意在不具名的條件下討論他的過去。他們均表示習近平在農村的生活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政治抱負的起源。

習家享受著黨內最高級別的待遇。習家人住在北京的一套大四合院裡,家裏有數名保姆和廚師,出門乘坐的是前蘇聯產的小汽車。習家子女上的是精英學校,還能接觸到外國的書籍和電影。

對於習近平來說,這一切都在1962年被改變了。當時,他的父親因為支持出版一本被認為批評毛澤東的書而被軟禁在家。他們全家被迫搬到了一座更小的房子裡,失去了幾乎所有的特殊待遇。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學校停課,學生接受命令加入擁護毛澤東的紅衛兵組織。由於年齡太小,習近平和他大多數朋友都不能參加,於是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來閱讀借來的、或是從廢棄的學校和圖書館偷來的書。他們當時閱讀了大量的法國和俄羅斯愛情小說。

1968年,毛澤東試圖通過讓學生們下鄉接受再教育的方式來恢復秩序,許多精英家庭抓住了這個機會,力爭把子女送到有親戚朋友關照的地方。

習近平跟二三十個高幹子弟一起被送到了陝西延安地區的樑家河村,這些人大多來自軍人家庭。上世紀30年代。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曾在那裏建立了共產黨部隊的革命根據地,並因此在當地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根據習近平在200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的記錄,過了大約一年,這夥人中的大多數人都去參軍了。在他的描述中,那是一段非常孤獨的時期,這是他和同齡人的另一個不同點──大多數他的同齡人在下鄉期間都是和其他城裡來的知青呆在一起的。

他別無選擇,只能適應農村生活。習近平在文中描述他如何在開始與村民交流之際獲得了自信以及對中國現實的認識。

習近平在2003年的這篇文章中寫道,我那洞逐漸成了那個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絡繹不絕,講古今中外,講他們感受到的新鮮事,漸漸地就連支部書記有甚麼事都找我商量。

習近平和群眾融為一體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當地官員先是幫他入黨,而後支持他申請清華大學。畢業後,和習近平同齡的很多人拒絕從政,而是尋求機會從商、從事藝術或是出國到西方國家。但習近平再次選擇從政,為其父的一位朋友工作。他父親的這位朋友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後任國防部長。

他的一位朋友還記得當時曾問他為甚麼選擇從政,他回答,因為這是我擅長的。

1982年,在其父幫助下,他離開中央軍委辦公廳到地方掛職,出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當時習仲勛已經獲得平反,重新進入共產黨領導層。

習近平在2003年的那篇文章中寫道,當時有許多人對我的選擇不理解。他將自己的決定歸因於上山下鄉的經歷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

報導稱,但這也是其非常精明的一次職業轉換,因為在以經濟發展為重心的黨內領導層中,軍隊幹部迅速退居二線。此舉也有助於堵住外界的嘴,即認為他在軍隊所以能有這樣的地位,全是因為他是革命元老之子,即所謂「太子黨」。

在培養經商頭腦的同時,習近平仍對馬克思主義很感興趣,而在當時很多黨內幹部都在學習商業管理和經濟學的時候,這是一個不尋常的選擇。

文章表示,這也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辦法,他以此重新證明自己在思想意識上是可靠的,同時又免受黨內仍將他視為「太子黨」的人可能的抨擊。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