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感悟隨筆

劉曉:陳立夫在美國養雞的快樂

【大紀元2012年02月01日訊】在以往中共的書籍、媒體中,民國時期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可謂是「臭名昭著」,他們借抗戰之名聚斂民財,獲得了多達200億美元的財富。目前大陸學術界已經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基本是中共為貶低國民黨而在宣傳上的需要。在研究者看來,蔣陳雖有些家產,但實際上微不足道。孔宋雖是大財團,但仍屬於個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範疇,和國家資本主義是不同的。這四大家族中最讓世人詫異的是陳立夫曾經「潦倒的生活」。

畢業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採礦學並獲得碩士學位的陳立夫和哥哥陳果夫,在蔣介石的提拔下,成為國民黨中的重要人物。1931年,31歲的陳立夫即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1938年抗戰期間,陳立夫出任教育部長,負責主持大學內遷、實施「貸金」政策、推動中外學界交流等,為中華民族保存了有生力量。1947年,陳立夫當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

1949年國民黨敗走臺灣後,蔣介石開始重整國民黨。迫于黨內壓力,陳家承擔了丟失大陸的責任。陳立夫為鞏固蔣政權自願離開政壇。

1950年8月,陳立夫以參加道德重整會議的名義,帶領全家離開了臺灣出國,在瑞士短暫停留後,定居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小鎮,開始了遠離政治的生活。

當時陳立夫身上並無太多錢款,為了維持全家生計,他靠銀行貸款和朋友資助辦了一家養雞場。陳立夫和妻子孫祿卿既是老闆也是夥計。養雞場最興盛時,他們一共養了6,500多隻雞。在後來回答兒女們為何養這許多雞時,陳立夫曾言:「雞不像人那麼複雜,雞比人聽話,雞比人好管。」

從達官顯貴到養雞人,陳立夫過渡的那麼自然,那麼坦蕩,而且雖然養雞十分辛苦,但陳立夫還是樂在其中。100磅的飼料,他一彎腰就能扛起來,因為每天重複很多次這樣的動作,時間久了,陳立夫腰痛的毛病也治好了。有時,他還會邀請前來探望的朋友參觀雞舍,不少朋友都無法忍受雞舍的味道,但陳立夫卻處之泰然。

可是好景不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橫貫美國東西的高速公路通車,西部地區大量的廉價雞蛋湧入東部,雞蛋價格暴跌。此時更不幸的是,陳家養雞場附近的森林發生了火災,養雞場也被燒了個精光。好在陳家的長子、次子均已博士畢業,且找到了工作,老三和老四依靠打工也可以讀大學,亦不需家裏負擔。

遠在臺灣的蔣介石聽說養雞場被焚後,讓蔣經國給陳立夫寫信,希望他考慮回臺灣工作,但陳立夫基於一些原因,予以拒絕。陳立夫決定在養雞業的「下游產業」雞蛋加工上做些文章。他的家中有一個做皮蛋的秘方,按照這個秘方做出的皮蛋又好吃又好看,這種皮蛋被華僑稱為「陳立夫皮蛋」。除了做皮蛋,陳立夫還開始做粽子、年糕、鹹鴨蛋等外賣。曾經有人去陳家拜訪,看到陳立夫夫婦一起包粽子,兩人的雙手十分粗糙,宛如鄉下夫婦的模樣。

據說,陳立夫白天辛勤勞作,晚間則讀書,曾將儒學經典「四書」重新解讀,編著成《四書道貫》。錢穆認為有學術價值,為之作序出版,成為了一時的暢銷書。

陳立夫夫婦於1969年在蔣介石的再次邀請下,回到了臺灣,他晚年多關注文化復興運動,並撰寫和主編了一些有影響的書籍。2001年2月8日,跨越了3個世紀的陳立夫去世,享年101歲。

陳立夫能如此長壽,絕非偶然。這不僅源於他對人生的達觀和安貧樂道的心態,更在於他始終秉承著道德操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想人世間有幾人能如陳立夫活的這般明白、這麼坦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