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總理默克爾將訪問《南方週末》

前南方報系媒體人長平:關注默克爾如何平衡經濟外交與價值外交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01日訊】德國總理默克爾明日起訪問中國。中國官媒新華社透露,默克爾的行程除北京以外,還將前往廣州。而據德國媒體透露,默克爾此行還將訪問《南方週末》。就此德國之聲專訪了前南方報業集團、國內知名資深媒體人、時評作者長平。

默克爾將訪問被稱為大陸自由派大本營的《南方週末》是長平可預期之事。他表示,中國和歐洲的關係很重要,譬如中國和德國、法國、整個歐盟的關係都高度受關注,與備受爭議的中法關係相比,德國作為歐洲的大國,在處理和中國的關係上還是相對穩定的,沒有大起大落。

關注默克爾如何平衡經濟外交與價值外交

幾年前,默克爾曾提出不僅要經濟外交,還要價值外交。長平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中國經濟的發展,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一是如何保護本土文化和利益;另一個是怎樣保護和對待全球化,或稱為普世價值,比如民主自由等價值觀,這些是能代表人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本的價值觀。

長平說:「很多國家在和中國打交道的時候都遇到了這樣的麻煩,經濟上的商貿談判和過去歐洲對中國的軍售限制、對人權的關注等等,這些擺在一起時怎麼談判?」

在這種前提下默克爾訪華,看她在經濟外交和價值外交之間作怎樣的平衡,這些將受到外界關注。長平認為,默克爾去《南方週末》拜訪或接受採訪,是她價值外交方面的動作,關心言論自由。

經濟和人權兩個問題是互惠互利

長平表示,很多政治家都把經濟外交和價值外交作為矛盾的一對,其實內在也有一致性。

他說:「如果只是談經濟,不是好事情,或對經濟本身也不一定有利。政治和經濟對整個人類或一個國家來說是一體的,如果一個國家在人權方面的記錄很差或越來越壞,在經濟方面很發達,那這樣一個國家對其它國家來說是不公平,因為他們可能採取低人權優勢、破壞規則的遊戲來獲得,守規矩的國家就玩不過,所以很多國家回過頭來破壞自己的規則,這對這個國家的文明發展來說,顯然是一個破壞,甚至大家都來比壞,都比不過最壞的國家。」

「默克爾去中國關心中國人權問題,並不是只對中國人做好事,她去中國談經濟問題,也並不只是對德國做好事。這兩個問題都是互惠互利的。中國的人權狀況好了,對德國人顯然也是件好事。」

長平說:「其實中國經濟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好,德國或歐洲經濟不像聽上去那麼壞,顯然雙方生意還有的做,這個生意並不是像《環球時報》鼓吹的中國拯救全世界,是彼此都需要的,中國也需要全世界來拯救,因為中國內部的金融系統、沿海的企業裡面有很多的問題,包括腐敗。」

「如果是世界拋棄中國,不只世界吃虧,中國可能也會完蛋,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時代,所以雙方的籌碼都有的是,不只是我付出一個東西換一個空的東西,本身在經貿方面也是實打實地有對話,在人權方面也是實打實地有對話。」

希望不走形式 超越象徵性意義採訪

《南方週末》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大陸相對比較大膽、開放和主張政治改革、言論自由的一家媒體。

長平希望《南方週末》自己能超越象徵性意義,能夠真正地向默克爾問一點問題,有一個比較正常的採訪。不要像上次奧巴馬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走形式、作樣子,因為訪問之前受到了中共的審查。

但據長平瞭解的情況看,不太可能完全正常。「因為仍然受到有關方面關注,《南方週末》既希望有這樣的機會也表現小心。」

戴著鐐銬跳舞的《南方週末》

默克爾這樣非官方行程,在長平看來,不會給中共當局帶來改變。他說:「我認為她作一個姿態是有意義的,她表達了一種態度,如果是有非常現實的、立即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共控制媒體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長平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南方週末》可以訪問默克爾其實是得到中共允許的。「但我也反對『這是中國政府作的秀』(的說法),《南方週末》有他的努力和堅持,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機會。這是一個沒有完全超脫政府控制的會面,這也是一個平衡,《南方週末》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戴著鐐銬跳舞,但也是舞蹈的一種,至於跳得好看不好看,就看各方面的表現了。」

對中國民眾的影響:在爭議中帶來更多思考

談到默克爾訪問《南方週末》給中國民眾帶來的影響。長平表示,中國民眾比較分化,可能持不同價值觀、利益訴求,會帶來不同的影響,這是好事。反對西方的一些人,可能會覺得是干預中國內政或把中國媒體當作工具,另外一些喜歡民主、自由,主張向西方學習的知識份子或民眾,會持歡迎態度,

長平認為:「我覺得讓他們之間產生爭議是一個好的事情,關注本身就是影響,影響之一是默克爾代表德國政府有了一個態度;其次帶給中國民眾更多的思考,在爭議中進一步瞭解一些問題。」

默克爾的訪問是對《南方週末》堅持民主自由的鼓勵

2009年奧巴馬訪問中國時接受《南方週末》訪問,當時的主編向熹因為官方干預在報紙上對訪問內容開了天窗,《南方週末》受到打壓。長平認為,整體上,默克爾的此次訪問對《南方週末》堅持民主自由等理念會是一種鼓勵,也會對他們的其它方面的影響力帶來一些好處。

長平判斷,這會讓他們在做好的新聞方面有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可能在短期會有另外的壓力,體制內的媒體經常主動或被動地採取進一步、退兩步的形式,覺得冒險讓有關方面不高興了要收斂些,所以默克爾的訪問對《南方週末》本身帶來立即的變化是不可能的,甚至還會退一點點,自己小心或有關方面控制。

但從長期來看,長平認為《南方週末》願意承擔這樣一個角色。「他也應該努力做得更好一點,意味著他願意在被人們稱道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堅持』、『政治改革的訴求』、『新聞專業主義的追求』等方面自我肯定,這個事實過後,他們應該做得更多一點才對。」

長平表示:南方集團在這麼多年被整治的過程中,也變成了一個複雜的系統,它也是中國體制內的系統。「我希望他們運氣好一點,更勇敢一點,做得更多一點。」

德國對改善中國人權自由等方面中的角色

談到德國在對中國的人權、言論自由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長平認為:相對法國和歐洲其它國家,德國這麼多年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他說:「德國由於他自己的歷史和現實的風格,是一個擅於反省的國家,在對中國的人權關注方面相對於美國比較低調,在一些關鍵問題,中國人對德國,感受不到直接的印象,但也還沒有作出很大的倒退的事情。」

長平表示:「德國是歐洲大國,尤其是在歐洲的金融危機之後,更進一步確定了德國在歐盟中的領袖地位,處在這樣一個位置的國家,大家必須對他們有所期待,他們也應該承擔一些,在人類文明的價值理念方面的責任。我當然期待德國能夠做得更多一點。」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默克爾訪華 德中互抱戒備之心
默克爾訪華: 重回「人權外交」
李天笑﹕默克爾訪華「新模式」 衝擊中共
新唐人新聞週刊(77):默克爾訪華「人權至上」 聚焦港扎鐵工人罷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