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編譯報導)根據《預防》雜誌,醫療疏失造成美國每年有9萬8千人死亡,相當於每兩天有一架滿載的747客機摔毀。事實上,很多醫療疏失是可以事先防範的。對此,專家提出12項建議,指導患者如何提高警覺以保命。
詢問醫院感染率
雜誌報導,就美國來說,病患因入院遭到感染致死案例每年就有3萬1千起,相當於乳癌的年度死亡人數。患者在考量該選擇哪家醫院時,專家的建議是詢問醫師該院的感染率。《聰明醫院、安全病患》(Safe Patients, Smart Hospitals)一書的作者認為,最好的醫院是每1000個導管-日(one thousand catheter days)每年的感染率是0;如果是感染率3,可得審慎考慮。
探詢醫生的經驗
醫生的實務經驗愈豐富,愈能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和併發症,成功率相對會較高。試著瞭解醫生治療相同病例的次數。
攜帶個人用藥上醫院
專家建議患者不要只是抄下藥名,而是將個人所有用藥帶給醫生瞧瞧,其中包括藥房購買、民間草藥或偏方等,一來可以防範抄錯,如用藥劑量,二來好讓醫師判斷藥物間是否有交互作用。
避免觸碰病菌感染媒介
儘量避免直接接觸醫院內容易遭病菌感染的媒介。例如,用面紙觸碰醫院內開關或把手。此外,醫生的領帶和聽診器也是傳染媒介。2004年的研究發現,約有半數醫生的領帶受到細菌污染。
另一項研究顯示,部份醫師的聽診器也遭到細菌感染。醫師的手碰到領帶和聽診器後,拿筆給病患簽字,筆於是成了細菌傳播的途徑。避免的方法是要求醫生儘量將領帶和聽診器放入上衣內,或是常用酒精擦拭傳染途徑。
避開週末進行手術
儘可能避開晚上、週末或放假期間動手術。而週五下午時段,手術房內的職員很可能累得無法專心。週末在醫院當班的職員較平日少,更不宜進行手術。多倫多大學研究發現,於週六或週日幫中風患者手術,其死亡率高出16%。醫師說,最好的手術時段是上午的第二輪或第三輪,主要是醫療團隊和醫療設備的運轉都已經進入狀況。
在醫院不要落單
病患於住院期間往往因擔憂或緊張而壓力大增,因此身旁最好有親屬或朋友。他們可以幫上很多忙,例如他們比較瞭解當事人擔心甚麼,可以幫患者釐清心中疑惑,提出病患設想不到的問題,或是充當守護天使,留意醫院是否有任何疏忽。陪伴的親屬最好能瞭解病人正服用哪些藥物、其過敏症狀、醫療記錄、飲食習慣、體能狀況等等,這些資料有助於醫護人員做出正確的判斷。
詳實確認與記錄重要細節
事情難免會出差錯。手術前確保醫院跟個人確認過相關事項,諸如身份、住院原因、手術位置和流程等等。還可進一步瞭解手術需多久時間?過程可能發生甚麼狀況?同時,患者有責任讓醫護人員和麻醉師瞭解:自身曾對哪些藥物過敏?對麻醉是否有不良反應?
在用藥方面,確實掌握目前服用的藥物,藥的外形和顏色,為何服用這類藥,多久吃一次藥。每當換藥後,留意自己用藥後的感覺,是否感到疼痛、不舒服、焦慮、疲憊和厭倦?
預防跌倒
在醫院內跌倒事件多發生於走向浴室之途。最好是穿上防滑的襪子和鞋子。如果當事人走路已經不穩,務必尋求協助。
防範院內換班造成事故
醫護人員間相互交班很容易引發不幸事故。在護理人員換手準備離去時,和他確認清楚下一輪當班會提供哪些醫療照護。換班後,心中如有任何疑慮,直接詢問值班護士。
索求抗菌洗手液
醫院處處潛藏著傳染因子,病房內外應該備有抗菌液洗手。患者可要求任何人觸碰自己前都必須以抗菌液洗手;亦可在床旁放置抗菌液,在與任何人握手前,自己先洗手或提供給訪客使用。
要求房間定期消毒
病患房間是細菌的溫床。如果要住院好幾天,務必要求院方定期消毒常遭觸摸的房門和浴室把手。還要留意清潔人員是否清理易受到忽略的桌面、座椅扶手、床沿扶手和電視遙控器。患者常用消毒殺菌劑洗手,也要求所有的訪客照辦。
保持微笑
傳統民間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住院期間時時保持微笑,即便是有狀況發生,態度仍要友善,語氣要和緩,這樣能獲得醫護人員更多的關注。
(責任編輯: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