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最新研究:英文考試無法彌補文化鴻溝
【大紀元2012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记者绍燕编译报导)在英国边境署近年来的签证政策调整中,英文考试俨然成为审核国际学生是否达标的要素之一。因此,英文考试成绩自然而然的成为各大学招生程序的要点。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英文教师发现,过于强调英文考试成绩对国际学生学术表现的影响,使得招生程序迷失了重点。研究发现,除了英文能力之外,很多国际学生更需要适应英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大學经常接觸到國際學生的工作人員有一個共同的感嘆,大學入學的英文測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結果是學生进入了大學,但实际的英語能力沒有達到要求。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执教「学术目标英文」(EAP)的黛安‧施密特(Diane Schmitt)公开批评,过于强调英文考试成绩的招生程序,忽略了国际学生其他方面的弱点,导致他们的学术水平无法完全发挥。
目前英国大学的大概录取程序是:用 Naric(政府支持的检查国际学历的服务)来检查申请人的本国学历和本校的招生要求是否相符;学生要求出示的语言成绩,一般是国际英文考试,如雅思(IELTS)、托福(TOEFL)、皮爾遜(Pearson)等英文测试。此外,学生还需要提供个人陈述,学术或者工作推荐信等资料。
黛安‧施密特同时担任「EAP职业全球论坛」组织的副主席。她表示,英国大学的招生程序和系统,缺少的是对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他们是否做好了在英国大学学习的充分准备。黛安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鸿沟。我在英国大学学术英语教学领域工作了18年,我和同事经常看到的是,国际学生缺乏的不完全是英文水平,而是不理解在英国事情是如何解决的……经常有人提到应该在英文考试这方面多做考虑,但是我已经发现不是考试的问题,而是招生系统更偏重于学生是否达到各项要求,而不是真正去了解国际学生的背景。」
為了檢驗這一說法,重新审视当前國際學生的招生体制和是否达到目的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般情况下,除了从经济利益出发招生外,大學通常認為,多元化的學生團體擴大了国际学生和本国学生的視野。然而,恰恰这个多元化的因素却在招生过程中被忽視了。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里,教育的目的和甚么是成功的教育含义大不相同。
黛安指出:「我认为应该对于大学高等教育展开更多的讨论,如关于教育体系之间的不同和如何跨越文化鸿沟。从一个三小时的英文考试,我们无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拥有必要的能力在一个新的和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取得成功。」
目前,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Lancaster University)和伦敦政经大学(LSE)已经展开联合研究 。此项研究是由英国高等教育资金評議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支助的。 该研究目标是调查来自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学生的教育实践。目前,英国大学商业硕士课程录取率最高的就是来自这三个国家的学生。研究发现了三个国家之间的重要区别,主要是三个国家在教室、集体学习、教科书和图书馆的运用、如何与研究挂钩以及评估方式标准这些方面的定义。
此外,一项来自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显示,此类研究非常有空间和必要。布里斯托的研究员发现国际学生确实「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和从政策表面上看到的多元化不同的是,从学生所能接受到教学和学习的角度来说,效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研究人員發現,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学术文化的认知素质往往是合并在一起的。与其它几项能力相比,语言能力更容易让人察觉其缺陷。
因此,招生程序中过于强调语言能力和语言测试,让英文能力在审视国际学生水平的过程中扛起了太多的责任,因为其它不易察觉的因素被忽略了。
那么英国招生系统达到了目的吗?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很多负责审核英文水平报告的招生人员本身对英文测试就不了解。尤其当招生部门被独立出来统一运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很难对英文能力、学术证书和教育文化背景的相互影响有很好的认识。
黛安认为,如果英国大学想认真对国际学生带来的多元化的利益,那么他们在学生初期申请的时候就要从各个角度多方审核考虑。目前需要改进的是,最好让制定审核制度的人访问自己的语言中心,向自己的员工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