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波士頓

專協年會關懷臺灣 原住民成焦點

【大紀元2012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紫鑒劍橋市報導)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NEACP)於10月27日在哈佛舉辦第35屆年會﹐主題是「臺灣關懷: 臺灣心、美國情」。據張重華會長表示﹐當天是霧社事件82週年紀念日﹐因此特別關注原住民的議題。

來自柏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人文科學系的DJ Hatfield(施永德)教授主講復振瀕危的原住民族語言。他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人類學博士學位﹐在19歲時第一次到台灣東埔,就和當地原住民部落結下了不解之緣。目前他正在都蘭部落從事有關遠洋漁業對部落空間及音樂表現的人類學田野調查。最近發表的著作是《台灣的進香熱:祭典,共謀,共同體》(Taiwanese Pilgrimage to China—Ritual,Complicity,Community)。當天他的講題是「不要說會教育我們您:對原住民族語言復振問題的淺見」。施教授講到,在目前台灣原住民族群中,阿美族是目前人口最多的族群,其語言阿美語是也是臺灣南島語言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然而,這種語言正面臨在十幾年內消失的危險。他分析台灣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有著矛盾的情節,作為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他們想要的是原住民族「圖騰化」的形象。比如機場紀念品店銷售原住民形象的貼紙,而不是原住民族的真實存在。他觀察到部落的青年一代也面臨著矛盾的抉擇,一部分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到台北、高雄等大城市工作,精通中英文卻不太會說阿美語;而另一部分繼承了傳統部落的語言和生活方式的人卻被父母看不起。而且原住民族群人數減少、分佈複雜、方言眾多也使語言難以傳承。

施教授提出了「語言市場」的概念,就是每一個人或者社區都會根據語言的價值作出自主選擇。為了提高阿美族語言的內在價值和相對價值,他與阿美族流行歌手舒米恩(Suming)合作,希望通過流行元素吸引主流社會。他還計劃創辦使用原住民語言的報紙、電視台等大眾媒體。他還提到目前政府批准越來越多的工程總承包(BOT)開發項目,把原住民土地出讓給海外資本建設度假酒店。這些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的逐利資本、遊客和外來民宿,擠壓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間和經濟利益,給保存原住民文化事業雪上加霜。正在美國東北大學讀碩士的阿美族裔張靜芸同學還為現場觀眾播放了民族音樂和撿海膽、烤火等傳統祭儀。

主講人DJ Hatfield(施永德)教授和阿美族裔的張靜芸。(攝影﹕劉紫鑒/大紀元)

年會邀請另一位學者則致力於幫助學業較差的原住民學生。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教授作了「原住民教育」的演講,分享20年來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的經驗。他於2002年創立了博幼基金會。該慈善組織專收學習成績不好的小學和國中貧困生,每週為他們補課5天,每天3小時,而且完全免費。李教授發現,「很多學業表現不好的學生的父母以打零工為生」,他認為「(學習成績)不夠好不是由於資質不好,而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好」。基金會的願景是「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要讓弱勢家庭的孩子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進而避免社會貧富不均的惡性循環。目前全台灣有兩千多名學生正在參與這個課補項目。李教授通過「因材施教、追蹤進度、不吝獎勵」等方法,從最基礎開始補習,幫助學生提高成績,激發學習興趣。為了適應獨特的教學,基金會還專門自編了英語和數學教材。經過跟蹤調查,以前參加課補的學生沒有一個再從事「打零工」的工作。很多學生後來考上了高職或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化工、哲學等專業。

當天下午,中油董事長林聖忠講「中油為大家加油, 請為臺灣加油! 」、名散文小說家趙淑敏老師講「自我教育與臺灣女性作家」。最為感人的是,陳俊翰律師的「與時間競賽的人」 (詳情請看王申培教授的文章)。◇